共执行 58 个查询,用时 0.037163 秒,在线 124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内存 2.690 MB
首部超碼國產電影。國際章最純情作品。
獲獎情況
1999年第二十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1999年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2000年2月第五十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2001年1月美國獨立電影界盛事“2001聖丹斯電影節” 《我的父親母親》經觀眾投票奪得本屆“世界電影”組別的觀眾投票大獎。
【片 名】我的父親母親/英文:the road home
【國家/年份】中國/2000
【類 型】劇情 愛情
【導 演】張藝謀
【主 演】章子怡 孫紅雷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
【字 幕】英/西/葡/中/韓/泰/日
【音 軌】DD5.1Kbps/DTS5.1Kbps
【片 長】89 分鐘
【劇情】
該片講述了父親母親的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兒子駱玉生在城裏工作,有一天突然接到父親的死訊回家奔喪。父親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一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教書。奔喪期間,玉生充分感受到淳樸的鄉情和母親對父親深摯的懷念,他不由得回想起小時候就聽說過的父親和母親當年的愛情故事。年輕時她是遠近馳名的美人,暗戀著淳樸幽默的駱老師,以家傳青花碗為記,給心上人送上最好吃的“派飯”,為他幹了許多事。終於招娣打動了他的心。然而駱老師莫名地被打成右派,被帶走了。她堅決拖著疲累身軀遠行找尋,幾經辛苦,人平安回來,兩人相愛四十年。丈夫葬禮後,她看見兒子似是故人從前影子,也看見年輕的自己……【簡評】
老謀子的片子就不用多說了,國內的觀眾和影評人對他持有兩種非常極端的態度。因為他是攝影的出身,本片色彩方面十分的養眼。拋開感情的戲份,完全可以把他當作另一部風光片:)。本片的敘事手法也很新穎,現實用黑白表現,回憶用色彩表現。現在時的冰冷和與過去美好的回憶形成強烈反差。章子怡MM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盡管有很多人很討厭她,但不得不承認現在人家可是國際影壇的“香餑餑”。
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廣西電影制片廠
出品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黑白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Dolby SR
級別: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Australia:G Sweden:Btl UK:U Chile:TE Peru:PT Finland:S Denmark:A Germany:Hong Kong:I Norway:7 USA:G New Zealand:PG Switzerland:7
攝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膠片長度:2446 m
演職員表
監制:張偉平
攝影:侯詠
美術指導:曹久平
作曲:三寶
錄音:武拉拉
副導演:酈虹
主演:章子怡/孫紅雷/鄭昊
劇情介紹
初戀的回憶,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感覺,而當生子的父親已經過世,年邁的母親講述她夢系魂牽的初戀時,生子不但體味到那初戀情愫的淒美動人,甚至還分明讀出對美妙人生的執著追求……
母親乳名招娣,年輕時是遠近聞名的美人,不僅心靈手巧,而且勇敢地成為十裏八鄉第一個自由戀愛的女孩,她暗戀上生子的父親--一個淳樸幽默的青年教師,她以家傳的青花大碗為記號,給心上人花樣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飯”;她通宵達旦織出最艷的“房梁紅”裝點他的教室;為了聽到他的朗朗讀書聲,她不惜繞遠路去擔水;為了引起他的註意,她每天在送學生的路邊等著他。
終於,招娣的美麗和誠摯打動了青年駱老師的心,他們很浪漫又很傳統地相愛了。一只塑料紅發卡就是他給她的愛情信物,然而,就在心靈剛剛撞擊的那一刻,悲劇降臨了:駱老師莫名其妙被打成右派,招娣特意為他做的晚飯蒸餃子沒吃上,就被帶走了。她瘋了一般,懷揣蒸餃沿路追趕,人摔倒了,蒸餃爛了、青花碗也碎了……
技藝精湛的鋦碗匠鋦好了青花碗,卻彌合不了姑娘破碎的心靈,招娣決心拖著病弱的身體去遠行尋找初戀情人,瞎媽媽的淚水阻止不了招娣的決心。她蹣跚上路了,卻昏死半途,被路人送回,執拗的招娣掙紮起身還要冒死去尋覓。恰在此時,駱老師意外地來了,她躺在病床上,大滴的淚珠從她美麗而又憔悴的大眼睛中盡情地滾落。
他再也沒有離開她,兩個人一愛就是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
丈夫的葬禮後,年邁的招娣在悲慟中又聽到了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那是駱老師自編的“識字歌”——人生在世、要有誌氣、讀書識字、多長見識……招娣沿著當年的小路向學校走去。教師裏,她的兒子駱玉生像當年的駱老師一樣,以淳樸、清朗、穿越時空的聲音在教孩子們讀書。頓時,兒子和丈夫的身影在她眼中置化,在她眼前,又出現年輕盈巧的招娣穿著碎花紅襖雀躍在讓她走不完初戀的那一條小路上。
張藝謀點評
·張藝謀說:“《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講述愛情、家庭、親情的電影。一個純樸的姑娘愛上了一個年輕的男人,一愛就是一輩子。他們的愛情很真誠……這是我第一次用詩意、浪漫、抒情和單純去表現一個時代中的愛情故事……而這部電影是舍濃郁而求單純。”但一些影評人評價,這部影片是一個中年男人對那種浪漫、那種美好純情的向往,帶著一種失落童貞的矯情。
·影片拍攝的景色優美、色彩鮮艷。現實用黑白表現,回憶用彩色表現,現在時的冰冷現實與過去時的美好回憶形成強烈反差,而女主人公執著的愛情在美麗的樹林和彎曲的山路上跌倒,在幾乎是痛苦的絕望中,等到了愛情。故事放在一個與世界幾乎隔離的空間,自然環境的優美,為影片的愛情增添了色彩。無論從場景、故事還是表演甚至配樂,張藝謀作為導演,技術上也更為成熟。
·影片中歷史和現實的故事都圍繞著“讀書、識字”這樣的情節展開,這又是張藝謀一貫的處理手法。文明與蒙昧的交織糾纏。只是這部影片淡化了蒙昧的野蠻和暴烈,單純的表現了一位鄉村姑娘對未知文明的向往和神秘,從而成為愛情的催化劑。同《秋菊打官司》一樣,女性的執著又一次取得勝利,鄉村姑娘守到了她的愛情。這種美好只是通過年邁的母親講訴出來的,而此時父親已經過世。在美妙的記憶裏,還是可以感到幾絲寒意,外面的世界是個未知的恐怖世界,隨時可以剝奪去鄉村少女的愛情。但這點被處理的極其淡化和隱蔽。
相關評論
此江湖已非彼江湖--張藝謀老了
張藝謀的日子近來似乎不是太好過,回爐後的《幸福時光》成了“票房毒藥”,與王海珍的緋聞也是越描越黑,《大宅門》中客串的李蓮英更為他“不會演戲”下了定論。在一些酷評家的筆下,他是江郎才盡又戀棧不去,還抖機靈耍機巧以混淆視聽的過氣大匠。一句話,張藝謀老了,今時的江湖已非彼時的江湖。
真的,從《有話好好說》開始,眼瞧著張藝謀走得真是好辛苦,作為一位大師,這足以視為敗相的開始。但他又是如此聰明,只鼓一點余勇,便可以耍觀眾的情感於股掌之上。《我的父親母親》便是明證。
每個人都知道張藝謀是個煸情高手,但是只要看了他的影片又都情不自禁地被打動。這就是大師的手段,老了的大師也依舊是大師。盡管在淚眼婆娑的同時,我們能很冷靜地分析出他是拿什麽戳中了內心的軟處,但對於自尊的文人來說,就陷入了一種尷尬的窘境:自己的真誠被並不真誠的別人耍了,自己的淚就成了蒙羞的標記。這大概也正是當下為什麽許多酷評家們爭先恐後地紛紛以酸言冷語擲向張藝謀的原因之一:他們顯然不願意讓人家知道自己也被愚弄了,理智居然被溫情占了上風,於是就變本加厲地用尖酸刻薄來掩蓋內心的溫情一閃。據說高倉健在看了《我的父親母親》之後激動不已,涕淚橫流。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他也老了。人老了就顧不上面子了,就該哭就哭了。
可不管張藝謀怎樣地提純凈化“我父親”和“我母親”之間的愛情,也不管他如何對過去的歲月進行色彩斑斕、詩情畫意的描繪,他在這部影片裏還是表現出了濃厚的懷舊情緒。雖然說懷舊是如今的時尚,但追風的懷舊與真正的懷舊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是向前看,並且邁著越來越大的步子緊緊追趕,一個是往回看,前行的腳步越來越慢,最後終於泥足深陷於回憶的旋渦而無法自拔。所以大師是不能懷舊的,他一懷舊就註定不再是過去那個大師了,如果蛻變得好,他會成為另外一種大師,如果不,他就什麽都不是。
在眾多批評家的筆下,張藝謀已經被“宣判”不適合拍喜劇題材,都市題材好像也拍得不那麽在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已山窮水盡,張藝謀又回到了他的老路上。他將要開拍的《英雄》的故事與當年他的《古今大戰秦俑情》頗有雷同之處,但是他顯然已沒了當年那份“英雄”氣概。那時候他捧誰誰就紅,紅得讓一幹渴盼成名的少女真的以為只要經他那點石成金的魔手稍加點撥,就能變成一個穿上水晶鞋的灰姑娘。到了章子怡還是呢,可董潔就不是了,以後也不知道會不會再有,不過這一次張藝謀確實顯得有點底氣不足,他不再敢單刀赴會,而是要借助於豪華的明星陣容。
英雄末路,美人遲暮,都是很令人悲哀的事情,張藝謀真的老了,不過老並不可怕,老就老吧,且看看誰比誰更優雅地老去。
《我的父親母親》:張藝謀難道選錯“對象”
張藝謀起用新人章子怡,推出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之後,國內媒體一片叫好聲。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的《邊說邊看》欄目,卻傳來了不同的聲音。該欄目的特邀嘉賓、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馬軍驤表示對章子怡的形象“微微有點失望”。
《邊說邊看》從這裏引出了很有意思的話題:張藝謀選擇章子怡領銜主演,是不是選錯人了?章子怡的表演能不能令人滿意?她飾演的招娣怎麽好像在鞏俐主演的影片《秋菊打官司》裏見過“面”?在馬教授看來,章子怡扮演的招娣應該是個村姑,可是無論在形體的輪廓上,還是在氣質上,看起來都是一副城市女孩的樣子;章子怡的表演很少變化,影片中多數是章子怡笑的特寫,剩下的就是跑的鏡頭:招娣的形象使人覺得很像影片《秋菊打官司》裏的秋菊。
這樣的安排想必是張藝謀“老謀深算”的結果。他已經說過了,《我的父親母親》是他第一次用詩意、浪漫、抒情和單純去表現一個時代中的愛情故事。他固執地堅持認為,電影除了娛樂大眾以外,還要讓大眾去欣賞它。因此,他肯定不能選擇一個“土得掉渣”的農村少女的形象。整個影片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細節的表現也很單調,難怪有人會對章子怡的表演感到不滿。
“老謀子”卻說:“《我的父親母親》講的是一個中國式家庭的故事,構圖幹幹凈凈,追求傳統美學中以小見大的意境。這是個很東方的題材和審美境界,把女孩的愛情癡迷簡單地放大為‘等、追、找、看’4個字,這是影片最成功的地方。 ”
觀看《我的父親母親》中章子怡飾演的招娣,人們禁不住會想起張藝謀執導的另一部影片《秋菊打官司》,以及片中由鞏俐扮演的秋菊。她們身上有一種共同的東西:都是北方的勞動婦女;清一色的碎花布衣服;同樣的“犟”脾氣,認準了一份情、一個理,就“一根筋”一樣走到底。張藝謀坦言:這種造型“跟我個人有關系。我自己是比較執著的人,這是陜西人的性格”。這種個性在不同的人物身上並不一樣。比如招娣讓人覺得超凡脫俗,秋菊則顯得俗裏俗氣。《我的父親母親》讓人感覺到,章子怡的所有表演都沒有偏離張藝謀的“預謀”。這麽說來,張藝謀選用漂亮的城市女孩章子怡,就算是選“錯”了,也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張衛)
東京電影節《我的父親母親》受到一致推崇
鳳凰網站消息:華語片今年雖沒在今年東京影展競賽片表現,但卻是觀摩單元的主流,壓軸貴賓由張藝謀帶來他的作品“我的父親母親”,讓日本影迷一致叫好,感受當地影迷的熱烈捧場,他也承諾拍好的新片“幸福時光”明年再來。
東京影展競賽片缺少星光和大導演,反而是觀摩單元最受影迷歡迎,從香港電影節、“臥虎藏龍”到昨天壓軸的張藝謀,兩岸三地的華語影片、明星和導演,撐起本屆東京影展的星光,一波接一波的上陣,比蜻蜓點水的好萊塢大牌更有看頭。
“我的父親母親”是一部讓人感動落淚的作品,女主角章子怡和“臥虎藏龍”驕縱的玉嬌龍是完全不同的表現,讓影迷非常激賞。不過,章子怡的潛力是由導演磨出來的,張藝謀表示,章子怡根本不會燒飯,所以拍戲前,他先下放她到農村磨練一個月。
日本影迷對張藝謀的作品耳熟能詳,而他們最好奇地是他選用的女主角從鞏俐到章子怡,都是水當當的大美人,為何男主角卻都其貌不揚,張藝謀聽了哈哈一笑說,他不覺得他片中的男主角很醜啊!
“我”片也將在日本上映,這次為該片配音的“梟之城”的男主角中井貴一,特別為該片背書,他說,自己看電影已經很少哭了,這次卻是邊配音邊哭,該片保證讓觀眾落淚。為大陸拍奧運宣傳短片的張藝謀,其實已經拍完新片“幸福時光”,他承諾明年會再出席東京影展。
(2000/11/06/星報)
張藝謀再受關註 《我的父親母親》轟動柏林
備受國內媒體和觀眾關註的張藝謀新片《我的父親母親》在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首場亮相,即獲極佳反響。據來自柏林的消息說:德國時間2000年2月15日下午1點30分,幾千名來自全世界各大媒體的記者匯聚一堂,懷著熱切地期望參加了《我的父親母親》的首映。在首映式上,記者們全神貫註地欣賞影片,整個放映過程中不時地聽到觀眾的笑聲和抽泣聲,全場沒有一名記者提前退席。電影放映完畢,記者們深深地為影片的完美和深情所感動,全體起立,報以熱烈的掌聲,時間長達數十分鐘。此情此景是自本屆電影節開幕以來最激動人心的一幕。
在隨後電影節為《我的父親母親》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電影節主席德-哈德先生親自迎接導演張藝謀、監制張偉平、主演章子怡、攝影侯詠等主創。他指著座無虛席的會場說:“以前只有一兩部美國電影才會有這樣的轟動,那還是因為有大牌的美國影星出席發布會。沒想到今天這麽多的記者都來了,有這麽多的人熱愛中國的電影,熱愛張導演您的電影。這樣的情況真是太少見了。”
在新聞發布會上,一位巴西記者說:“我太喜歡這部電影了。我還從來沒有在電影節上看到過如此讓我感動的影片。這麽簡單的一個故事,這麽小規模的一部電影打動了我們全體的記者。我禁不住都流淚了。在這裏,我只是想告訴您,這是迄今為止在電影節上最偉大的一部電影。相比那些空洞無物的大制作影片,它真的顯得非常可貴!”
為慶祝柏林電影節五十周年,電影節在東西德國交界處專門建造了柏林電影宮。當晚7點30分,電影節安排《我的父親母親》正式放映。電影宮內設施極為完善,聲光效果都達到了極致,使得《我的父親母親》的美麗和精致充分地展現在觀眾面前。現場近2000名觀眾全情投入,完全融入在一個東方式的真摯純情的愛情故事中。影片映畢,觀眾們一邊有節奏地報以更加熱烈的掌聲,一邊等待著主創的出現。第一個上臺的是女主角章子怡。她跟銀幕上的角色一樣清麗動人,引起了觀眾們極大的興趣和關註。他們情緒激昂,熱烈地鼓掌和歡呼,跺腳聲和口哨聲讓整個大廳都沸騰了。第二個上場的是投資制片人張偉平,觀眾們對他同樣報以熱烈的掌聲,向他表示深深地敬意。第三個上場的是張藝謀導演,此時大廳內的氣氛達到了高潮,所有的聲音都被滿場的掌聲淹沒了,時間長達十幾分鐘。觀眾們不斷地歡呼,為張藝謀的再次成功表示熱烈地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