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电影 > 关锦鹏套装之阮玲玉:法二HKV数码修复珍藏版 张曼玉/梁家辉

浏览历史

关锦鹏套装之阮玲玉:法二HKV数码修复珍藏版 张曼玉/梁家辉

关锦鹏套装之阮玲玉:法二HKV数码修复珍藏版 张曼玉/梁家辉

prev next

  • 商品货号:ZQ181102OH0211
    商品库存: 2
  • 商品重量:0克
  • 上架时间:2018-11-02
    商品点击数:1081
  • 市场价格:¥19.20元
    本店售价:¥16.00元
    注册用户:¥16.00元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购买此商品可使用:0 积分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葬心

蝴蝶兒飛去
心亦不在
棲清長夜誰來
拭淚滿腮
是貪點兒依賴
貪一點兒愛
舊緣該了難了
換滿心哀
怎受的住
這頭猜那邊怪
人言匯成愁海
辛酸難捱
天給的苦給的災
都不怪
千不該萬不該
芳華怕孤單
林花兒謝了
連心也埋
他日春燕歸來
身何在


阮玲玉》是香港導演關錦鵬在1992年推出的力作,因其視角的獨特,套層結構的熟稔運用,觸及問題的深銳。故此片一出,就引起了各界的關註。關錦鵬是極少數將阮玲玉搬上銀幕的導演之一,更出眾的是,關錦鵬的《阮玲玉》並非紀錄片,卻格外成功地還原了真實。其實這與這部電影的套層結構有關,《阮玲玉》一片從整體上來分,有兩個大的套層:一是阮玲玉生平,一是扮演阮玲玉的演員(張曼玉)在片場,我們稱之為關錦鵬攝制組的紀實表現,這樣在表演和老影片之間交織,我們就看到了一個真實的阮玲玉。同時張曼玉也因為這部電影成功甩掉“花瓶”稱號。


獲獎情況

1991年第2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
1993年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原創音樂
1992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芝加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外國女主角獎。

片名:阮玲玉
導演:關錦鵬
主演:張曼玉/秦漢/梁家輝/吳啟華/劉嘉玲/葉童/李子雄
配置:法二HKV關錦鵬系列套裝數碼修復珍藏版
容量:D9
音軌:國粵語5.1/國粵語2.0
字幕:英/法/中
花絮:完整




“念你如昔”:關錦鵬

 

 

香港電影素來是男權至上,吳宇森的英雄片、徐克的武俠片等皆是盡顯男性陽剛之美,女性則只能做花瓶,因此,刻畫其內心世界的“女性電影”可謂寥寥無幾。而被人冠之以“最擅長拍攝女性電影”的、也是成績最顯著的,則當屬關錦鵬。他自85年獨立執導電影《女人心》以來,所拍影片除《愈快樂愈墮落》及《藍*宇》之外,皆是女性題材電影。從《地下情》、《胭脂扣》、《人在紐約》到《阮玲玉》、《紅玫瑰與白玫瑰》、《有時跳舞》,關錦鵬的電影對女性情感刻畫之細膩、豐富,令人嘆為觀止。而對於別人稱自己為香港女性電影的領軍人物,關錦鵬本人並不怎麽在意,他說:“我並不是立意要拍女性電影,但總不自覺地站在女性視角看事物。”——也許,就是他的這種獨特的視角成全了他的電影,當然,還有他的同*戀身份(這在其《藍*宇》中體現最深)。

 

(一) 初踏電影路

關錦鵬對電影的初始興趣源自於喜歡粵劇的母親,1976年他考入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學習影視,那時他還沒有當導演的念頭,相反倒想做個演員,於是便報名參加了香港無線電視臺演員培訓班,兼職助理導演。誰知,這一兼職,演員沒當成,卻成了專職副導演。在關錦鵬做電影副導演的1979年到1984年的這5年間,正逢香港電影的“新浪潮”運動,徐克、許鞍華等一批新銳導演拍攝的極具個人風格的影片,對當時的香港影壇形成了一股極大的沖擊力量,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的關錦鵬就曾幸運的擔任了眾多“新浪潮”電影導演的副導演,陸續參與制作的的有翁維銓的《行規》、余允杭《師爸》、許鞍華的《投奔怒海》《小姐撞到正》《傾城之戀》、於仁泰的《求子世界》等。在片場摸爬滾打的經歷和跟著“新浪潮”導演學來的經驗,使得關錦鵬對電影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也漸漸有了獨立的想法。但作為一名副導演,他執行的只能是正導演的意圖,卻不能在影片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因此,不甘於再“為他人做嫁衣裳“的關錦鵬開始等待機會,準備獨立執導一部有自己想法和風格的電影。

 

(二) 最懂“女人心”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1985年,關錦鵬終於導演了他的電影處女作《女人心》。影片表現了一群獨身女人的心理和生活狀態,描繪了在社會轉型期,白領女人對丈夫“剪不斷,理還亂”的心情。雖然影片拍的很傳統,還沒有形成他的個人風格,但其對女性情感的細微刻畫已初見端倪。另外,《女人心》公映後票房及口碑不俗,並且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多項提名,雖然最後無一斬獲,但已足令香港影壇開始註意到這位相貌平平、訥於言辭的年青導演絕非等閑之輩。

果不其然,關錦鵬於1986年推出的第二部影片《地下情》所引發的轟動效應遠勝《女人心》,在當年香港金像獎上也獲得了最佳編劇(黎傑、邱戴安平)及最佳女配角(金燕玲),而該片也是關錦鵬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影片描寫了幾個青年男女對待“愛情”與“死亡”的態度。其實“死亡”與“寂寞”是關錦鵬的電影經常出現的課題,關錦鵬自己說:我怕死,我怕黑,也怕坐飛機。小時候,“死亡”就對他產生過影響。五、六歲的時候,關錦鵬的外公在菲律賓過身,外婆與媽媽哭得死去活來。隔了一陣子,他竟然走到跟前,問媽媽:“我公公死了,你幾時死呀?”——對死亡的恐懼、好奇和疑惑,使關錦鵬變得敏感,並將自己的理解感受灌註到影片中去,《地下情》的兩位女主人公因朋友的死而最終發現原來自己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可能就源自關錦鵬於死亡的獨特理解。

1987年,關錦鵬導演了自己電影生涯中的一部裏程碑作品——《胭脂扣》。較之前兩部電影的傳統手法,這次他在導演手法上有很大突破,影片采用時空交錯、把過去與現在、回憶與聯想、幻覺與現實揉和在一起,造成新穎獨特敘事結構,用20世紀80年代的視點去觀察30年代的生死戀,成為香港新電影的代表作。另外,《胭脂扣》雖是鬼怪題材,但導演卻並以鬼怪為主,用特技贏得觀眾,相反,關錦鵬將這部悲情片拍得哀怨纏綿,營造了一個淒美、哀惋的畫面氣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梅艷芳飾演的“如花”淒美絕艷,一顰一笑皆能動情,堪稱一絕!

《人在紐約》(又名《三個女人的故事》)是關錦鵬在1989年與港臺、內地三地電影人共同打造的電影佳作,片中香港的張曼玉、臺灣的張艾嘉和內地的斯琴高娃在紐約分別演繹了一段不同生活經歷的女人故事,而她們的聯系則只是在一個星期內見了三次面而已。關錦鵬在影片中刪去了戲劇性的場面,代之以極富情趣的生活片段,又用迫近真實的記實手法表達個人的感受,重在渲染情緒,細膩地體現了中國人在異鄉作客的復雜精神世界和人生感喟。該片由內地作家阿城編劇,可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同年,關錦鵬又監制了影片《少女心》,從此關錦鵬穩穩地坐上了“女性電影”導演(其他還有嚴浩、錢文強、張堅庭等人)的頭把交椅。

 

(三)《阮玲玉》與紀錄片

1991年,關錦鵬導演了為其獲得國際聲譽的經典影片《阮玲玉》。影片巧妙地運用時空交織發展的時空蒙太奇,用“戲中戲”“片中片”拼出“解構”方式,表現對歷史、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又將歷史的阮玲玉與現實飾演的阮玲玉相互對比表現兩者間微妙的沖突與差異,深化了影片的歷史厚度。而采訪健在歷史人物的紀錄風格和張曼玉藝術再現當年的電影明星阮玲玉的感情生活水乳交融,則更深刻地展示了阮玲玉本人的悲劇性格。

其實關錦鵬在《阮玲玉》過多使用的采訪現實生活中人物和歷史相關人士的紀錄片手法,並不是一時興起,偶爾為之。原來他是香港影壇中少有的對拍電影紀錄片有極大興趣的導演。由關錦鵬導演的電影紀錄片《男生女相——中國電影之性別》和《念你如昔》,一部通過分析《東方不敗》、《梁祝》、《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等影片來考證徐克、張藝謀、陳凱歌等中國電影人的“女性意識”。有趣的是,關錦鵬沒有及提自己,在這方面他可是最典型的例子(同時《男生女相》也是關錦鵬為紀念電影誕生百年而拍攝的)。另一部《念你如昔》用極其唯美的影調,和細膩舒緩的節奏,講述了關錦鵬自己在97來臨之前,對香港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城市的無限懷戀,寄托了希望香港仍舊如往昔一般繁華美麗的願望。另外,關錦鵬曾專門為斯琴高娃拍攝過一部紀錄短片《斯琴高娃二三事》,以回報她在《人在紐約》中的精彩表演及所做的犧牲——當時《人在紐約》角逐臺灣金馬獎時,臺方以斯琴高娃為內地演員為由,取消了她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資格,對此關錦鵬一直心懷歉意。

 

(四) 許鞍華和張愛玲

許鞍華是近20年來香港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同時她還是關錦鵬在電影方面的半個老師。當年關錦鵬如果沒有這位比他長10歲的大姐提攜,恐怕就沒有關錦鵬的今日,而最重要的是他從許鞍華的身上學了許多拍電影的經驗,為日後獨立門戶打下了基礎。

遠在20世紀80年代初,許鞍華就拍了一部根據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傾城之戀》,但是因導演在把握原著精神方面和個人風格過於直露等原因,影片上映後票房、口碑都不理想。作為《傾城之戀》的副導演,關錦鵬和許鞍華一樣也非常喜愛張愛玲的作品,因此1994年他籌拍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就吸取了許鞍華當年的教訓,註意張愛玲的小說極註重文學語言的自身魅力,並有很多表現人物內心的感覺、情緒的心理描寫,還有大量旁白,來進行評議,要想改編成功,必須要融入到作品所營造的情調氛圍中去,遵循原著主旨拍出其神韻來。於是在影片《紅玫瑰與白玫瑰》中,關錦鵬將小說具像化了,落實到具體的人、物、境上面,又采用插入對白字幕的方法,加強電影的文學性,細膩挖掘女性心理特征,從而使許多觀眾看完影片後,再重讀小說時,竟會產生一種是小說在摹寫電影的奇怪感覺,由此小說所提供的本來有我們的想象力去補足的空間被關錦鵬的影片給代替了——這才是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電影所應達到的最高境界。

而在此之後的1997年,許鞍華將張愛玲的另一部名作《半生緣》搬上銀幕時,便借鑒了關錦鵬用電影忠實再現原著小說的手法。因此我們看到的《半生緣》和關錦鵬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一樣,都完美的還原了張愛玲原作的氣氛、韻味,從而成為影迷心目中的經典之作。

 

(五) 從女性電影到“同*誌”電影

依一些人的說法,以女性電影導演把握情感之細膩、深刻,拍攝同*誌(同*戀)之間的情感自然也是拿捏得當、細致入微的了。這話自然有些道理,而事實上香港電影界的其他女性電影導演如嚴浩(代表作有《似水流年》《庭院裏的女人》)、錢文強(《91應召女郎》《女子公寓》)也都曾拍攝過涉及同*戀題材的電影,而作為女性電影的領軍人物,關錦鵬則一直對拍同*誌電影持謹慎態度——他早就宣布了自己是同*戀者,如果拍“同*誌”電影的話,勢必會被人牽強附會為“關錦鵬其實在拍自己”。有了這層顧慮,他自然是不敢輕言同*誌電影。

1998年,也許關錦鵬已不再顧及他人的無聊牽強附會了,他拍攝了一部涉及同*戀的影片《愈快樂愈墮落》,影片描寫了幾對纏雜不清的同*戀、異性戀,但在該片中,關錦鵬關註的似乎還是邱淑貞、吳君如等幾位女性的內心世界,對於同*戀之間的微妙情感卻著墨不多。

2000年,關錦鵬接到電影公司的通知,要他將在網上火爆一時的、描寫同*戀故事的小說《北京故事》改編成電影。當他看完原著之後,藍宇和捍東的“愛情”引發了關錦鵬內心的共鳴,於是他用心拍攝了這部很精致的影片,並公開宣稱該片融入了自己的一些個人經驗——比如捍東帶藍宇回家過年的情節,但他認為,觀眾看《藍*宇》不要過多的註意影片的同*戀故事背景,從而忽視他這部影片的真正主題——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感情。

作為關錦鵬作品,影片《藍*宇》的關氏標識顯著,秉承了其作品一貫淡淡流情的敘事風格,是那種外表不動聲色的內裏激情湧動。關錦鵬從來就不屑於使用大起大落的煽情手段,從《阮玲玉》《人在紐約》《紅玫瑰,白玫瑰》直至《愈快樂愈墮落》《有時跳舞》,關錦鵬哪一部作品有過搶天呼地,山崩地裂的摧心傷肝呢?而最重要的是,影片《藍*宇》其實體現了關錦鵬所要表達的“同*誌”感情,僅僅是借用《北京故事》的外在輪廓散發而已,和原作已經大不相同。

 

(六) 女演員與“得獎”

在香港電影界,女演員最愛上關錦鵬導演的影片,原因不只是他的電影大都是以女性為絕對主角,可大過戲癮,而是他的影片往往令女主角成為影後:《胭脂扣》令梅艷芳拿到臺灣金馬影後和亞洲影展影後;《人在紐約》令張曼玉拿到了她的第一個影後桂冠,其後的《阮玲玉》則讓她奪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銀熊獎的獎杯;並因此片連獲數個電影節“影後”稱號;《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讓陳沖成為金馬獎影後。而這些女星之所以能夠憑借關錦鵬的影片獲獎除了本身的悟性和天賦外,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關錦鵬的調教。張曼玉參演《人在紐約》時還只是個“花瓶”演員,是在關錦鵬的幫助下才開始體驗怎樣把握內心戲的變化,後來拍《阮玲玉》時,張曼玉對自己飾演的阮玲玉的形象很沒自信,但最終還是在關錦鵬的循循善誘下才逐漸融入到角色中,傳神的演繹了這位昔日的悲劇影星。另外,象繆賽人、葉玉卿、邱淑貞、李嘉欣等被指為花瓶的女星在關錦鵬的影片中也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突破性演出。而關錦鵬的影片總是請當紅的大牌明星出演,他也總能挖掘出他們作為偶像背後的演員特質。因此,在關錦鵬的電影裏,你根本不用擔心演員的表演有什麽問題。

於是,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了:關錦鵬的影片入圍臺灣電影金馬獎,片中的演員們往往是雙雙榮獲最佳演員的提名,如《人在紐約》之張艾嘉、張曼玉,《紅玫瑰與白玫瑰》之陳沖、葉玉卿,《藍宇》之胡軍、劉燁,並最終有一人獲獎。

 

(七) 近況

據最新消息,關錦鵬正在籌劃兩部電影,分別名為《勁草驕花》(計劃由劉燁、鄭秀文梁朝偉等人主演)和《脫軌的女人》(將邀請鞏俐、金城武出演),但不知這兩部電影會拍成什麽樣?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對人類情感的細膩刻畫卻永遠不會變——這就是關錦鵬,他總是以其敏感的時空觀念和對女性世界的關註,思考著電影與真實的關系,並以一種從容不迫的心境對待自己的未來。



张曼玉的阮玲玉

阮玲玉、張曼玉,兩個女演員。一個有過美麗傳說,一個越活越妖嬈。因為關錦鵬的迷離布局,人們似乎無法判斷《阮玲玉》到底是誰的傳記。但我知道這部電影是屬於張曼玉的,因為故事講述者無意揭示歷史真相,畢竟記錄逝者的只有制造假象的膠片和小報上的殘酷文字,銀幕和符號怎能容納一個人的真實情感呢?在這個世界上,介質不可信賴。《阮玲玉》只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一個女人感悟另一個女人的機會,演員張曼玉扮演明星阮玲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導演和觀眾則置身融洽彼此、亂了時空的多層結構之外,愈加的旁觀者清。我們看到了什麽呢,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阮玲玉又不是阮玲玉是張曼玉又不是張曼玉,啊哈,怎麽跟“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似的呢……其實很簡單,電影並不神秘,不就是把時空剪碎加一揉合麽?片頭關於張曼玉演出心境的訪談和某些日本**的戲中戲設計別無二致,先是女主角衣冠整齊煞有介事地暢談拍片心得,接下來就是玉體坦陳真相大白,當然看《阮玲玉》是按不得快進鍵的,她是一首詩,要慢慢地細讀,才能沈浸……

劇情:二、三十年代中國上海,電影界、社交圈,女明星阮玲玉因情事成為小報頭條新聞主角……香港,電影《阮玲玉》攝制組在工作,時空交疊,一個摩登女性的人生,一個女演員的……

高雅的例子不是沒有,比如過去理論家們最喜歡拿來高談闊論的《法國中尉的女人》了特呂弗的《戲中戲》了,但是我不想多說,其實越好看的電影越簡單的,《阮玲玉》的結構層面並不復雜,當然看不懂《黑客帝國》的人難免要被搞暈--這個就沒辦法了,對有一定影齡的人來說,關錦鵬的敘述是簡潔明快的,幾個層面包括:阮玲玉生平資料;相關人物訪談;扮演阮玲玉的演員張曼玉的片場紀實;多元空間的組合聯系密切,戲中有戲產生的間斷和隔離感使觀眾對銀幕上的客觀事物有了更加明晰的認識。

最動人的一段是攝制組人員離開後,阮玲玉蜷縮在被單裏哭泣,蔡楚生走近病床,俯身看著她。 此時鏡頭後拉,出現蔡楚生劇組的攝影機,再拉,出現關錦鵬劇組的攝影機,關錦鵬的聲音:家輝,你忘了掀開被單看看Maggie Cheung (張曼玉英文名)了!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無意區分誰是主角,因為戲裏戲外都是戲--除了電影,還有哪一種藝術可以這樣讓時空與情感水乳交融?


《阮玲玉》中的張曼玉,是個好演員。

《阿飛正傳》中的蘇麗珍(與《花樣年華》女主人公同名)、《宋家皇朝》中的宋慶齡、《甜蜜蜜》中的李翹,每個成功的藝術形象,都在證明張曼玉不再是昔日胡亂接戲的所謂“紅星”。在《阮玲玉》中,伴著惆悵傷感的小資音樂,張曼玉跳著自編的舞蹈,沈醉,她不想和別的紅男綠女一樣千篇一律地跳舞。這個瞬間打動了觀眾甚至打動了導演(給了很長久註視),自在舞蹈,新女性的獨立、自由精神就在這時發揚,永遠被我們懷念。此時,人們忽然會強烈地感到,阮玲玉這個角色非張曼玉莫屬。因為只有她才能和這個角色融為一體--只有演員才能演好演員。

《阮玲玉》讓張曼玉到處得獎屢獲殊榮:獲1991年度香港藝術家年獎、1992年贏得柏林國際電影節之“最佳女主角”銀熊獎 、第28屆芝加哥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1993年獲日本影評人大獎之“最佳外國女主角” 獎以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還有一點值得肯定,《阮玲玉》的唯美風格港片第一。相比之下,舊上海的氛圍做得好的第一是黎大衛的《天與地》、第二就是關錦鵬的《阮玲玉》。


 

概况

  阮玲玉的父亲在她6岁时病故,她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在上海崇德女子中学就读。1926年(16岁)时,经张慧冲介绍,考入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其电影艺术生涯,主演《挂名夫妻》等5部电影。1928年转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主演《情欲宝鉴》等6部电影。1930年转入黎民伟罗明佑创办的联华影业公司,主演《野草闲花》(饰演卖花女)一举成名,奠定她在影坛的地位,一生共主演29部电影。

 

  阮玲玉的作品风格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明星、大中华百合时期)多主演通俗社会片,甚至神怪片,饰演低下阶层的堕落女性,如妓女一类人物;或者是在旧社会受欺压而不反抗的弱女子。后期(联华时期)受新兴电影运动(又称左翼电影运动)影响,表演风格有所转变,转折点是在卜万苍导演的《三个摩登女性》中饰演对旧社会觉悟的女工周淑贞。其后主演的作品如《香雪海》(饰演农村妇女、尼姑)、《小玩意》(饰演抗日的农村手工艺人)、《神女》(饰演妓女)、《再会吧,上海》(饰演女教师)等,演活了社会各阶层不同的女性形象。有人赞誉她为中国的嘉宝褒曼

 

人物简介

  之后,相继在“明星”、“大中华百合”公司主演近20部影片,所扮演在爱情、婚姻方面屡遭不幸的少女或娇媚泼辣的风流女子。1930年进联华影业公司,主演该公司创业作《故都春梦》,扮演妓女燕燕获得成功,奠定了她在影坛的地位。

 

人物形象

  此后,她在《野草闲花》、《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人生》、《归来》、《再会吧,上海》、《香雪海》、《神女》、《新女性》、《国风》等一系列影片中担任主角,在这批暴露社会黑暗,表现下层劳苦群众生活的影片中,成功塑造了各种饱受苦难的中国妇女形象。

 

  这些形象中,有女工、村妇、教员、舞女、妓女、艺人、作家等。人物大多身世悲惨,经历坎坷,屡遭磨难而一直奋斗不息,虽然最终都是以自杀、出家、入狱、惨死为结局,但都能保持善良正直的天性和纯洁美好的心灵。其中,《神女》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她以精湛的演技,把一个品格崇高母亲与一个地位卑微的妓女奇迹般地融合为一体,出神入化,令人心灵为之震动。

 

赞誉

  《神女》导演吴永刚曾用“感光最快的胶片”作比喻,给予她高度赞誉。在30年代的中国影坛上,她以重拍次数最少而成为导演们乐于与之合作的演员;又以使观众“每片必看”而成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银幕光彩

才华和非凡的功力

阮玲玉端庄大方,清丽脱俗。对待表演艺术,她勤奋刻苦,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不懈追求。表演中,她能够准确地体味人物的情感,捕捉到人物感觉,并用适当的眼神表情、动作准确地表现出来。这种准确的内心感应力和形体表现力结合得又非常自然,显示出她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功力。

《野草闲花》

《野草闲花》(1930年)——一个直面人生而又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拒绝包办婚姻的音乐学院毕业生,爱上一位从灾区流落上海的卖花女,并把她培养成歌唱家,两人一起勇敢承担生活的风雨。

《三个摩登女性》(1933年)——通过一个男青年和三个女青年对生活道路的不同选择,寄寓了时代环境与个人命运关系的现实思考,构成了沉沦或新生的时代特征。刻片上演后引起轰动,被誉为“新兴电影运动”的“第一只报春之燕”。

《神女》

《神女》(1934年)——向观众展示的是一位身处都市最低层的下等妓女的生活遭遇。年轻女性阮嫂在环境逼迫下靠出卖肉体养活孩子。某晚,为躲避警察追捕而误入流氓章老大住处,从此被章老大霸占。她把孩子送进学校,然而孩子的身份却又为校董们所不容,她正打算与孩子一起离开,却又发现章老大把她的血泪钱全部偷去赌博,绝望中她赶到赌场用酒瓶砸死章老大,她自己却被关进了监狱。正如编导吴永刚所指出的: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是社会经济制度的病态!影片的矛盾头正是指向那些依附这个病态社会的吸血鬼。而在深切的人道主义同情中,发掘出弱者身上所潜藏的美质与反抗意识。

 

《神女》的风格属于“冷隽型”的美学观。而阮玲玉“清丽优美的表演风格和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的天才演绎,使得影片在不可能凭藉对话(因当时是默片时代),而又极少使用字幕的情况下,却以自然质朴而又蕴涵深刻体验的表情和形体动作、细腻、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人物思想的跃动和灵魂的震颤,从而使刻片成为默片时代的经典作品,代表着默片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

《新女性》

  阮玲玉一生中拍摄的29部影片均为默片,直到最后一部《新女性》才开始在伴奏音乐之外配有若干插曲,从而成为无声片向有声的过渡的尝试。可惜阮玲玉不久竟在“人言可畏”的巨大压力下蕞尔辞世,这是中国电影艺坛的无可估量的损失。

 

悲剧人生

  阮玲玉的表演才华横溢,光芒四射,达到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倾慕。然而,这位卓越的女演员婚姻生活十分不幸。

1935年

1935年,封建恶势力利用有关她的婚姻讼案大作文章,造谣中伤,把一桶桶脏水泼到她的身上。她不堪被辱,留下“人言可畏”。 阮玲玉的死因真的是人言可畏吗?一句人言可畏把所有的人都解脱了。一句人言可畏把阮玲玉的死归咎于小报记者,归咎于无聊的小市民,所有的当事人干净了,都没有关系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的历史资料的被披露,特别是当年的一些当事人,当他们进入晚年的时候,他们为了求得自己良心安宁,他们开始打开了自己记忆的,封存的那些资料,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阮玲玉的死不是像我们当初以为的那样是人言可畏。

 

  那么这个时候我想,大概每一个人都会在想,阮玲玉只有25岁,多么年轻的生命。阮玲玉在25岁的时候已经拍了29部电影,并且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历史上默片时代最优秀的,没有人可以和她竞争的一个女演员的时候,她为什么要用那样决绝的手法终止了自己的生命,终止了自己的艺术,那么凶手到底是谁呢?当我们有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进入到历史那一页,我们一定要回到上个世纪的30年代,回到阮玲玉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个场景以及阮玲玉生活当中的三个男人。

资料

  一九一零年的上海,诞生了一位中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女影星——阮玲玉。阮玲玉的祖籍是广东人,幼年因父亲早世,便随母亲在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帮佣。阮玲玉就是在这深重大院的后院里孤独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也就是在这个院子里,阮玲玉认识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命里注定带给她的是躲不过也逃不掉的孽缘,也正是这个男人的出现为阮玲玉的死埋下了伏笔。

家庭成员

  张家有四个少爷,张家有一个小少爷叫张达民,他18岁,长得非常白净,总是穿得干干净净的,按我们上海那个时候的说法就是小K,什么是小K?也就是上海人把纨绔子弟称为小K,就是有钱人家的子弟嘛,但是是游手好闲不工作的。当时的张达民他是在一个里弄的大学里面混了一张大学文凭,然后就在家里面了。这个时候阮玲玉也是在她母亲身边一点一点地长大了,阮玲玉的母亲一直觉得自己给人家当保姆是抬不起头来的,所以她一直关照阮玲玉,你出去千万不能说,你是保姆的女儿,为了什么?为了就是不能够让别人知道,她是一个佣人的女儿,因为那个时候被别人家知道了,你是一个佣人的女儿,那你会被歧视,会抬不起头来。以后就是因为这样一个自卑的心理,导致了阮玲玉的悲剧,这是一个伏笔。

 

  那么我们依旧回到阮玲玉生命当中的第一个男人张达民这儿。张达民他虽然是一个小K,但是那个时候他是经受过五四新思潮影响的一个青年人,所以他对保姆的女儿并没有歧视,因为五四新思潮就有一个平等的意识,这是其一;其二,张达民那个时候正好是18岁,年轻,有叛逆期,也有热情,所以他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阮玲玉,阮玲玉那个时候是15岁,虽然是一个少女,但是她身上已经是有一种女人的味道了。

电影《阮玲玉》

  有一部电影叫《阮玲玉》是张曼玉演的。当时就有人问张曼玉:你在演阮玲玉的时候,你一定是研究过阮玲玉的,你觉得阮玲玉这个人的特征是什么?张曼玉说:我觉得阮玲玉的骨子里有一种讲不出来的妖媚。于是张家的这位少爷,阮玲玉生命当中的第一个男人就开始对阮玲玉发起了进攻。因为是保姆嘛,因为是保姆的女儿,生活一定是拮据的,于是这位少爷就经常拿自己的钱去接济她们两个人。慢慢地,张达民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阮玲玉了,于是就说:我们结婚好吗?当时阮玲玉是没有思想准备的,但是当时阮玲玉的妈妈,阮玲玉那个时候,上海人叫妈妈,叫姆妈,阮玲玉的姆妈就觉得很好,因为一个佣人的女儿能够嫁一个东家的少爷,这可能是当时许多女性的一个追求了,那就是嫁一个好男人,过一份居家的日子,做一个太太。所以阮玲玉的姆妈是非常同意这一门婚事的。

 

  这个时候,张家的大太太,也就是阮玲玉生命当中第一个男人的妈妈,她发现自己的儿子是和保姆的女儿有这样一层关系,她就觉得不行,坚决不行,我们是大户人家,我们怎么可以娶一个保姆的女儿回来做太太,于是她就要拆散他们。

 

  而张达民那个时候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和阮玲玉结合的,于是就说,好,我们去和我们的父母谈判。谈到自己母亲那里,谈到大太太那里,大太太把脸一沉,对自己的儿子说:只要我活着,这件事谈都不要谈。于是就没有办法了,于是张达民提出,要不我们同居吧?

 

  我们也采访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些人,当时20世纪30年代的人,那些老人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们现在听到同居也觉得是蛮刺激的一个词,那么放到20世纪30年代,这个同居是不是也是一个蛮刺激的词呢?他说,否,因为那个时候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有一种非常摩登的风气,那就是摩登女人往往会和摩登男人同居,这就像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格林威治村的同居一样。所以那个时候同居并不像在有些年代里面是那么受到人们的道德谴责和刺激的,所以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阮玲玉和张达民同居了,同居的那一年,阮玲玉只有16岁。

 

  这是在阮玲玉短促的一生中第一个占有了她的男人。生活的磨难,使阮玲玉比普通少女更早地懂事了、成熟了;生活的磨难,却又使阮玲玉过早地将自己的命运和一名玩世不恭的少爷连结在一起。从16岁到25岁近十年的时间里,她为他付出了青春和用血汗换来的金钱,而他则愈来愈像魔影似的追随着她,笼罩着她,直至将她送给了死神,这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16岁的女孩子和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子,两个人是没有工作的,就是靠着家里那点月份钱吃吃喝喝搓麻将,然后跳舞,张达民喜欢跳舞,张达民的舞技是由他父亲教的,于是张达民也把阮玲玉带到舞场去跳舞,于是阮玲玉的舞也是跳得非常好,而阮玲玉喜欢跳舞的这个爱好,日后也是为她的悲剧埋了一个伏笔。

 

  那么两个孩子就是这样混着,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另一个人,就是张达民的哥哥叫张慧冲。如果我们翻开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的话,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说他是中国电影史上早期的创始人之一。这个大哥的思想也是蛮开明的,他觉得自己的弟弟和阮玲玉这样子过下去是蛮困难的,所以他就对阮玲玉说:你想不想当演员。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做一个电影明星太有诱惑力了,于是就这样,16岁的时候,阮玲玉进了电影公司,开始成为一名电影演员,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还是处在默片时期。

 

  上海电影业的发达,造就了阮玲玉,也造就了她的悲剧命运。1932年当阮玲玉在电影艺术上有着迅速发展的时候,“一·二八”事变在上海爆发,日本把侵略的战火烧到了上海,此时,上海很多富商为了安全纷纷躲避到了香港,阮玲玉也带着自己的养女和张达民一起来到香港。在香港阮玲玉遇到了她生命当中的第二个男人,这位中年男子的出现,再次把阮玲玉推向了死的边缘。

 

唐季珊当时在东南亚是一个特别著名的富商,他是做茶叶生意的。因为他很有钱,所以电影公司都拉他入股嘛,所以他当时就是阮玲玉电影制片厂,就是联华公司的一个很大的股东。因为大家一起到香港去避难,所以阮玲玉就在一个场面上见到了唐季珊,她生命当中的第二个男人。当时见面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交流,只是场面上的应酬而已,过后阮玲玉也没有把见到唐季珊的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是唐季珊见到阮玲玉以后,确实把阮玲玉放在了心上。

 

  而这个时候唐季珊身边也有一个美女,她就是阮玲玉的前辈,也是在中国默片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女明星叫张织云。这个张织云,她的气质和阮玲玉非常相像,就是在她们的气质里面都有一种悲剧的成分,都有一种讲不出来的,压抑着的那种悲哀的感觉,而当时这位大明星已经息影了,她已经和唐季珊住到一起来了。为什么她和唐季珊也是同居关系呢?因为唐季珊在广东老家是有一个老婆的。那么唐季珊为什么不和他这个老婆离婚呢?因为这个老婆的娘家是很有钱的,唐季珊事业能够做得那么大,能够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富商,他起步的第一桶金都是源自于娘家,所以他是不可以和自己的原配老婆离婚的,不可以和老婆离婚,于是就在外面拈花惹草

 

  唐季珊知道阮玲玉喜欢跳舞,于是他接触她的第一个方式那就是邀请阮玲玉不断地跳舞,去高级的场合跳舞,最豪华的场合跳舞。跳舞是很近距离的接触,于是这样一来一去,阮玲玉渐渐地就和唐季珊有了感情。张达民和唐季珊一比,唐季珊显然就非常地成熟了,有事业,一个中年男子,又非常懂得女人,一个男人他不是爱女人,他只是懂女人,那么哪个女人遇到这样的男人,这个男人绝对是她的毒药,而不幸的是阮玲玉正好也是遇上了一个不是爱女人,只是懂女人的一个人唐季珊。

 

  那么当阮玲玉和唐季珊好的时候,张织云的心里也是不舒服的,张织云写了一封信给阮玲玉,她对阮玲玉说:你看到我,你就可以看到你的明天,说唐季珊不是一个好男人。但是那个时候阮玲玉这种话是听不进去的,她只以为张织云是在嫉妒她,是想把她和唐季珊拆开来,所以她是不要听的,她一句都听不进的,她还是和唐季珊住到了一起。我们可以看到一张照片,当时唐季珊在上海的新闸路买了一栋三层楼的小洋楼,这个小洋楼一直到现在都非常漂亮,阮玲玉就是在这栋小洋楼里二楼自杀的,所以唐季珊送给阮玲玉的一份最贵重的礼物,其实也是送给阮玲玉的一个坟墓。

死亡

  就在阮玲玉和唐季珊开始新的同居生活时,张达民出现了,当张达民看到阮玲玉身边的唐季珊时,他那无赖的,黑暗的嫉妒心理油然而生。于是阮玲玉暂时平静的生活再次掀起了风波。

 

  而这次风波直接把阮玲玉推向了死亡

 

那个时候张达民已经潦倒了,他看到自己潦倒的时候,他自己同居了8年的一个女人,阮玲玉居然和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并且另外一个男人要比他更有钱,要比他更有实力,他心中那种复杂的感觉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在这种复杂的感觉当中,一个是恨,一个是嫉妒占了主要的情绪,控制了他整个的情绪。于是这个时候张达民他人性恶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他开始使用了一种非常无赖的方式来纠缠阮玲玉。我们说张达民的身上既有公子哥儿的那种洒脱、那种浪荡,也有小市民的那种斤斤计较,也有上海那种拆白党的那种无赖,这三种东西合在一个男人身上,那这个男人真的就是恶棍了,十恶不赦了。所以他在这个时候就想,反正你阮玲玉有软肋在我的手上,我不要白不要,他又来敲诈钱财,并且他这一次一敲数额很高,是要五千。当时的阮玲玉就想息事宁人,就想给他了,唐季珊在边上冷言冷语地说:你要给他是可以的,我是不给的,但是我觉得你这样给下去的话,是没完的,他是一个无赖。于是阮玲玉就看到唐季珊的脸色很不好看,于是她就狠了一下心,好,我一分钱都不给。张达民没有想到,一向软弱的阮玲玉居然今天那么坚决地说一分钱不给,于是他就说,好,你不给我钱,我就把你的身世给揭露出来。结果张达民就到法院递了一张状子,说阮玲玉当时住在他们家的时候,偷走了他们家的多少多少东西,这是一;二,然后把这些偷来的东西全部送给了唐季珊,这样等于把唐季珊也告进了法庭,于是法院就受理了这个案件。

 

  这个时候唐季珊为了自己的名誉,他也要打官司,他也到法院告了一张状,说张达民对他是名誉诬陷,那么如何来证明张达民对他是诬陷的呢?那就要阮玲玉出面在报纸上登一篇宣言,就是说你没有把张家的东西拿来送给我,我们彼此在经济上是独立的。阮玲玉是多么要面子的人,但是最后因为两个男人的无赖,因为两个男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荣誉,最后把阮玲玉给出卖掉了。

 

  但是阮玲玉当时还是想和唐季珊在一起的,所以她也就答应下来,就在报纸上发了一个公告说:自己和唐季珊同居,经济是自立的,来证明唐季珊的清白。

 

  这个时候唐季珊在外面又有了新的相好,这是阮玲玉处于一个女人的敏感,跟踪而去发现的,这个相好是谁?这个相好叫梁赛珍,当时是上海滩上著名的一个舞女,舞跳得好,人也长得好,所以也经常去拍电影的,等于是和阮玲玉一个圈子里面的人。当阮玲玉发现唐季珊在外面等于是和自己的朋友梁赛珍有了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她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她要面子,她不说。

 

  由于张达民的无赖和唐季珊的不忠,阮玲玉再次失去了感情寄托。此时阮玲玉惟有把心中的悲哀痛苦融化在所扮演的角色当中。这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阮玲玉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再次闯入了她的生活,他是阮玲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唯一可抓的稻草,但最后阮玲玉还是放弃了,为此阮玲玉付出了代价

 

  这时候有一部电影找到了她,那就是叫《新女性》。这部《新女性》是由一位年轻的导演,后来也是非常著名的导演蔡楚生拍的。《渔光曲》就是蔡楚生拍的。当年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是获得国际大奖的。这是中国电影导演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就是蔡楚生。当时蔡楚生正好是要拍一部进步电影叫《新女性》,女主人公就让阮玲玉来演。当演到最后一场戏自杀,并且自杀拯救不过来的时候,阮玲玉躺在床上,她当时已经把药吃下去了,但是她忽然又觉得她不应该死,她觉得她死了,所有的罪恶也便随着她的死消失了,所以这个时候她反倒有一种求生的欲望,这个时候剧中人在临死之前她对医生说:“救救我,我要活”。这个镜头拍得相当出色,在场所有的人都被阮玲玉的表演所打动,全部是潸然泪下。她为什么这个戏演得那么好,演技是其一,感同身受自己的经历和剧中人的经历何曾相似是最主要的。

 

  这个时候导演蔡楚生就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退场,他一个人坐在床边默默地陪着阮玲玉,等到阮玲玉的情绪平复下来以后,阮玲玉就对蔡导演说,她说:“我多么想成为这样的一个新女性,能够摆脱自己命运的新女性,可惜我太软弱了,我没有她坚强”。其实当时的阮玲玉已经预感到自己的一生也是蛮悲剧的。当她演艺事业到了最高峰的时候,当她人生步入25岁的时候,所有悲剧的伏笔都在她25岁的时候成为她悲剧的一个高峰了。

 

  可能大家会在想,我刚才说阮玲玉悲剧是和三个男人直接有关的。我说到现在,我只说了两个男人,其实第三个男人,我已经说到了,就是那位很有才华的导演蔡楚生。蔡楚生和阮玲玉是同乡,他们的感情或者说他们的友谊完全是在片场建立起来的。蔡楚生导演他也是有自卑感的,因为当时很多导演都是留洋回来的,都是科班出身,而蔡楚生是一个学徒出身。他曾经是在商店里面当一个学徒的,然后他到电影厂来做杂义工,他完全是通过自己的自学,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导演,并且走向有才华的导演,走向著名导演。正因为是蔡楚生这样一个背景,所以使得阮玲玉和蔡楚生特别亲近。因为他们都是广东人,两个人都有相同的爱好,所以很多出身的背景,包括生活习性的相识使得他们两个人越走越近。

 

  阮玲玉她是保姆的女儿,可以说一直到阮玲玉死都没有人知道,也就是说张达民一直到最后出了一本书《我和阮玲玉》,并且在书面上说,句句是实话的那本书里面,他都没有写阮玲玉是保姆的女儿,就是说张达民在阮玲玉死了以后,他还是良心有所发现的,他还是为阮玲玉守住这个秘密的。然后唯一知道阮玲玉这个秘密的第二个人就是蔡楚生。当我们看到一本《阮玲玉》的书,我们拿出来一看,就可以看到,在头十行里,我们就可以看到,阮玲玉是佣人的女儿,那么这个信息最后是谁披露的呢?最后是1957年的时候蔡楚生在悼念阮玲玉逝世二十二周年的时候披露的。因为阮玲玉觉得,蔡楚生和自己一样,出身很卑微,就和他很亲近,所以就把自己是一个保姆的女儿,怎么样和张达民同居,又怎么样认识唐季珊,又怎么和唐季珊同居,然后唐季珊又爱上了别的舞女,她内心是怎么样痛苦,她全部和蔡楚生说了。

 

  当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阮玲玉拍完影片《新女性》后,她和导演蔡楚生之间有了逐步的了解,萌发了没有言传的暗暗的情愫。

 

  到了1984年,蔡楚生导演离世以后,著名作家、电影界前辈柯灵先生在一次纪念中国电影大会上第一次公开披露了阮玲玉和导演蔡楚生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在《新女性》合作过程中,这两位彼此倾心相诉的艺术家,各自痛苦地扼杀了燃烧的热情。阮玲玉力图改变命运的努力落空了。要不然,这一幕悲剧也许可以避免

 

  所以我们要回到我们今天的明星之死的这个人性的拷问,也就是说在阮玲玉生命当中的第三个男人,其实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导演蔡楚生,当阮玲玉遇到最危机的时候,并且她已经看透张达民和唐季珊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