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电影 > 关锦鹏套装之地下情:法二HKV公司数码修复DVD收藏版 梁朝伟

浏览历史

关锦鹏套装之地下情:法二HKV公司数码修复DVD收藏版 梁朝伟

关锦鹏套装之地下情:法二HKV公司数码修复DVD收藏版 梁朝伟

prev next

  • 商品货号:ZQ181102GL0299
    商品库存: 21
  • 商品重量:0克
  • 上架时间:2018-11-02
    商品点击数:1107
  • 市场价格:¥18.00元
    本店售价:¥15.00元
    注册用户:¥15.00元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购买此商品可使用:0 积分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地下情》是一部藝術上叫座的影片。關錦鵬最好的作品之一,問世甚早,卻讓他自己再難超過。關錦鵬這部文藝作品是具有“臺灣味"的港片。本片除了有周潤發、梁朝偉和溫碧霞等港星主演外,還重用臺灣歌星蔡琴與金燕玲。劇情描述香港少女阮貝兒與來自臺灣的廖玉屏和趙淑玲皆以成名為人生目的,三人在酒吧認識米鋪少東張樹海,很快產生了復雜的感情關系。不久,廖深夜返家時發現趙被劫殺,探長藍振強負責偵查這件命案,對三個女人的生活方式甚感興趣。原來他本身離了婚,而且已身患絕癥,渴望感情上的慰藉。編導對幾個主角的感情世界刻劃得相當細膩,但節奏沈緩,不像一般港片。

獲獎
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梁朝偉),最佳男配角(周潤發),最佳電影配樂,最佳電影歌曲提名,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獲獎。

片名:地下情
導演:關錦鵬
主演:梁朝偉/周潤發/溫碧霞/蔡琴/金燕玲
配置:法二HKV關錦鵬系列套裝數碼修復珍藏版
容量:D9
音軌:國語5.1/粵語2.0
字幕:英/法/中
花絮:完整





“念你如昔”:關錦鵬

 

香港電影素來是男權至上,吳宇森的英雄片、徐克的武俠片等皆是盡顯男性陽剛之美,女性則只能做花瓶,因此,刻畫其內心世界的“女性電影”可謂寥寥無幾。而被人冠之以“最擅長拍攝女性電影”的、也是成績最顯著的,則當屬關錦鵬。他自85年獨立執導電影《女人心》以來,所拍影片除《愈快樂愈墮落》及《藍*宇》之外,皆是女性題材電影。從《地下情》、《胭脂扣》、《人在紐約》到《阮玲玉》、《紅玫瑰與白玫瑰》、《有時跳舞》,關錦鵬的電影對女性情感刻畫之細膩、豐富,令人嘆為觀止。而對於別人稱自己為香港女性電影的領軍人物,關錦鵬本人並不怎麽在意,他說:“我並不是立意要拍女性電影,但總不自覺地站在女性視角看事物。”——也許,就是他的這種獨特的視角成全了他的電影,當然,還有他的同*戀身份(這在其《藍*宇》中體現最深)。

 

(一) 初踏電影路

關錦鵬對電影的初始興趣源自於喜歡粵劇的母親,1976年他考入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學習影視,那時他還沒有當導演的念頭,相反倒想做個演員,於是便報名參加了香港無線電視臺演員培訓班,兼職助理導演。誰知,這一兼職,演員沒當成,卻成了專職副導演。在關錦鵬做電影副導演的1979年到1984年的這5年間,正逢香港電影的“新浪潮”運動,徐克、許鞍華等一批新銳導演拍攝的極具個人風格的影片,對當時的香港影壇形成了一股極大的沖擊力量,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的關錦鵬就曾幸運的擔任了眾多“新浪潮”電影導演的副導演,陸續參與制作的的有翁維銓的《行規》、余允杭《師爸》、許鞍華的《投奔怒海》《小姐撞到正》《傾城之戀》、於仁泰的《求子世界》等。在片場摸爬滾打的經歷和跟著“新浪潮”導演學來的經驗,使得關錦鵬對電影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也漸漸有了獨立的想法。但作為一名副導演,他執行的只能是正導演的意圖,卻不能在影片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因此,不甘於再“為他人做嫁衣裳“的關錦鵬開始等待機會,準備獨立執導一部有自己想法和風格的電影。

 

(二) 最懂“女人心”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1985年,關錦鵬終於導演了他的電影處女作《女人心》。影片表現了一群獨身女人的心理和生活狀態,描繪了在社會轉型期,白領女人對丈夫“剪不斷,理還亂”的心情。雖然影片拍的很傳統,還沒有形成他的個人風格,但其對女性情感的細微刻畫已初見端倪。另外,《女人心》公映後票房及口碑不俗,並且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多項提名,雖然最後無一斬獲,但已足令香港影壇開始註意到這位相貌平平、訥於言辭的年青導演絕非等閑之輩。

果不其然,關錦鵬於1986年推出的第二部影片《地下情》所引發的轟動效應遠勝《女人心》,在當年香港金像獎上也獲得了最佳編劇(黎傑、邱戴安平)及最佳女配角(金燕玲),而該片也是關錦鵬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影片描寫了幾個青年男女對待“愛情”與“死亡”的態度。其實“死亡”與“寂寞”是關錦鵬的電影經常出現的課題,關錦鵬自己說:我怕死,我怕黑,也怕坐飛機。小時候,“死亡”就對他產生過影響。五、六歲的時候,關錦鵬的外公在菲律賓過身,外婆與媽媽哭得死去活來。隔了一陣子,他竟然走到跟前,問媽媽:“我公公死了,你幾時死呀?”——對死亡的恐懼、好奇和疑惑,使關錦鵬變得敏感,並將自己的理解感受灌註到影片中去,《地下情》的兩位女主人公因朋友的死而最終發現原來自己最在乎的就是自己,可能就源自關錦鵬於死亡的獨特理解。

1987年,關錦鵬導演了自己電影生涯中的一部裏程碑作品——《胭脂扣》。較之前兩部電影的傳統手法,這次他在導演手法上有很大突破,影片采用時空交錯、把過去與現在、回憶與聯想、幻覺與現實揉和在一起,造成新穎獨特敘事結構,用20世紀80年代的視點去觀察30年代的生死戀,成為香港新電影的代表作。另外,《胭脂扣》雖是鬼怪題材,但導演卻並以鬼怪為主,用特技贏得觀眾,相反,關錦鵬將這部悲情片拍得哀怨纏綿,營造了一個淒美、哀惋的畫面氣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梅艷芳飾演的“如花”淒美絕艷,一顰一笑皆能動情,堪稱一絕!

《人在紐約》(又名《三個女人的故事》)是關錦鵬在1989年與港臺、內地三地電影人共同打造的電影佳作,片中香港的張曼玉、臺灣的張艾嘉和內地的斯琴高娃在紐約分別演繹了一段不同生活經歷的女人故事,而她們的聯系則只是在一個星期內見了三次面而已。關錦鵬在影片中刪去了戲劇性的場面,代之以極富情趣的生活片段,又用迫近真實的記實手法表達個人的感受,重在渲染情緒,細膩地體現了中國人在異鄉作客的復雜精神世界和人生感喟。該片由內地作家阿城編劇,可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同年,關錦鵬又監制了影片《少女心》,從此關錦鵬穩穩地坐上了“女性電影”導演(其他還有嚴浩、錢文強、張堅庭等人)的頭把交椅。

 

(三)《阮玲玉》與紀錄片

1991年,關錦鵬導演了為其獲得國際聲譽的經典影片《阮玲玉》。影片巧妙地運用時空交織發展的時空蒙太奇,用“戲中戲”“片中片”拼出“解構”方式,表現對歷史、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又將歷史的阮玲玉與現實飾演的阮玲玉相互對比表現兩者間微妙的沖突與差異,深化了影片的歷史厚度。而采訪健在歷史人物的紀錄風格和張曼玉藝術再現當年的電影明星阮玲玉的感情生活水乳交融,則更深刻地展示了阮玲玉本人的悲劇性格。

其實關錦鵬在《阮玲玉》過多使用的采訪現實生活中人物和歷史相關人士的紀錄片手法,並不是一時興起,偶爾為之。原來他是香港影壇中少有的對拍電影紀錄片有極大興趣的導演。由關錦鵬導演的電影紀錄片《男生女相——中國電影之性別》和《念你如昔》,一部通過分析《東方不敗》、《梁祝》、《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等影片來考證徐克、張藝謀、陳凱歌等中國電影人的“女性意識”。有趣的是,關錦鵬沒有及提自己,在這方面他可是最典型的例子(同時《男生女相》也是關錦鵬為紀念電影誕生百年而拍攝的)。另一部《念你如昔》用極其唯美的影調,和細膩舒緩的節奏,講述了關錦鵬自己在97來臨之前,對香港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城市的無限懷戀,寄托了希望香港仍舊如往昔一般繁華美麗的願望。另外,關錦鵬曾專門為斯琴高娃拍攝過一部紀錄短片《斯琴高娃二三事》,以回報她在《人在紐約》中的精彩表演及所做的犧牲——當時《人在紐約》角逐臺灣金馬獎時,臺方以斯琴高娃為內地演員為由,取消了她的最佳女主角提名資格,對此關錦鵬一直心懷歉意。

 

(四) 許鞍華和張愛玲

許鞍華是近20年來香港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同時她還是關錦鵬在電影方面的半個老師。當年關錦鵬如果沒有這位比他長10歲的大姐提攜,恐怕就沒有關錦鵬的今日,而最重要的是他從許鞍華的身上學了許多拍電影的經驗,為日後獨立門戶打下了基礎。

遠在20世紀80年代初,許鞍華就拍了一部根據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傾城之戀》,但是因導演在把握原著精神方面和個人風格過於直露等原因,影片上映後票房、口碑都不理想。作為《傾城之戀》的副導演,關錦鵬和許鞍華一樣也非常喜愛張愛玲的作品,因此1994年他籌拍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就吸取了許鞍華當年的教訓,註意張愛玲的小說極註重文學語言的自身魅力,並有很多表現人物內心的感覺、情緒的心理描寫,還有大量旁白,來進行評議,要想改編成功,必須要融入到作品所營造的情調氛圍中去,遵循原著主旨拍出其神韻來。於是在影片《紅玫瑰與白玫瑰》中,關錦鵬將小說具像化了,落實到具體的人、物、境上面,又采用插入對白字幕的方法,加強電影的文學性,細膩挖掘女性心理特征,從而使許多觀眾看完影片後,再重讀小說時,竟會產生一種是小說在摹寫電影的奇怪感覺,由此小說所提供的本來有我們的想象力去補足的空間被關錦鵬的影片給代替了——這才是改編自文學作品的電影所應達到的最高境界。

而在此之後的1997年,許鞍華將張愛玲的另一部名作《半生緣》搬上銀幕時,便借鑒了關錦鵬用電影忠實再現原著小說的手法。因此我們看到的《半生緣》和關錦鵬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一樣,都完美的還原了張愛玲原作的氣氛、韻味,從而成為影迷心目中的經典之作。

 

(五) 從女性電影到“同*誌”電影

依一些人的說法,以女性電影導演把握情感之細膩、深刻,拍攝同*誌(同*戀)之間的情感自然也是拿捏得當、細致入微的了。這話自然有些道理,而事實上香港電影界的其他女性電影導演如嚴浩(代表作有《似水流年》《庭院裏的女人》)、錢文強(《91應召女郎》《女子公寓》)也都曾拍攝過涉及同*戀題材的電影,而作為女性電影的領軍人物,關錦鵬則一直對拍同*誌電影持謹慎態度——他早就宣布了自己是同*戀者,如果拍“同*誌”電影的話,勢必會被人牽強附會為“關錦鵬其實在拍自己”。有了這層顧慮,他自然是不敢輕言同*誌電影。

1998年,也許關錦鵬已不再顧及他人的無聊牽強附會了,他拍攝了一部涉及同*戀的影片《愈快樂愈墮落》,影片描寫了幾對纏雜不清的同*戀、異性戀,但在該片中,關錦鵬關註的似乎還是邱淑貞、吳君如等幾位女性的內心世界,對於同*戀之間的微妙情感卻著墨不多。

2000年,關錦鵬接到電影公司的通知,要他將在網上火爆一時的、描寫同*戀故事的小說《北京故事》改編成電影。當他看完原著之後,藍宇和捍東的“愛情”引發了關錦鵬內心的共鳴,於是他用心拍攝了這部很精致的影片,並公開宣稱該片融入了自己的一些個人經驗——比如捍東帶藍宇回家過年的情節,但他認為,觀眾看《藍*宇》不要過多的註意影片的同*戀故事背景,從而忽視他這部影片的真正主題——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感情。

作為關錦鵬作品,影片《藍*宇》的關氏標識顯著,秉承了其作品一貫淡淡流情的敘事風格,是那種外表不動聲色的內裏激情湧動。關錦鵬從來就不屑於使用大起大落的煽情手段,從《阮玲玉》《人在紐約》《紅玫瑰,白玫瑰》直至《愈快樂愈墮落》《有時跳舞》,關錦鵬哪一部作品有過搶天呼地,山崩地裂的摧心傷肝呢?而最重要的是,影片《藍*宇》其實體現了關錦鵬所要表達的“同*誌”感情,僅僅是借用《北京故事》的外在輪廓散發而已,和原作已經大不相同。

 

(六) 女演員與“得獎”

在香港電影界,女演員最愛上關錦鵬導演的影片,原因不只是他的電影大都是以女性為絕對主角,可大過戲癮,而是他的影片往往令女主角成為影後:《胭脂扣》令梅艷芳拿到臺灣金馬影後和亞洲影展影後;《人在紐約》令張曼玉拿到了她的第一個影後桂冠,其後的《阮玲玉》則讓她奪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銀熊獎的獎杯;並因此片連獲數個電影節“影後”稱號;《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讓陳沖成為金馬獎影後。而這些女星之所以能夠憑借關錦鵬的影片獲獎除了本身的悟性和天賦外,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關錦鵬的調教。張曼玉參演《人在紐約》時還只是個“花瓶”演員,是在關錦鵬的幫助下才開始體驗怎樣把握內心戲的變化,後來拍《阮玲玉》時,張曼玉對自己飾演的阮玲玉的形象很沒自信,但最終還是在關錦鵬的循循善誘下才逐漸融入到角色中,傳神的演繹了這位昔日的悲劇影星。另外,象繆賽人、葉玉卿、邱淑貞、李嘉欣等被指為花瓶的女星在關錦鵬的影片中也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突破性演出。而關錦鵬的影片總是請當紅的大牌明星出演,他也總能挖掘出他們作為偶像背後的演員特質。因此,在關錦鵬的電影裏,你根本不用擔心演員的表演有什麽問題。

於是,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了:關錦鵬的影片入圍臺灣電影金馬獎,片中的演員們往往是雙雙榮獲最佳演員的提名,如《人在紐約》之張艾嘉、張曼玉,《紅玫瑰與白玫瑰》之陳沖、葉玉卿,《藍宇》之胡軍、劉燁,並最終有一人獲獎。

 

(七) 近況

據最新消息,關錦鵬正在籌劃兩部電影,分別名為《勁草驕花》(計劃由劉燁、鄭秀文梁朝偉等人主演)和《脫軌的女人》(將邀請鞏俐、金城武出演),但不知這兩部電影會拍成什麽樣?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他對人類情感的細膩刻畫卻永遠不會變——這就是關錦鵬,他總是以其敏感的時空觀念和對女性世界的關註,思考著電影與真實的關系,並以一種從容不迫的心境對待自己的未來。





剧情介绍

版本一

  剧情描述香港少女阮贝儿与来自台湾的廖玉屏和赵淑玲皆以成名为人生目的,三人在酒吧认识米铺少东张树海,很快产生了复杂的感情关系。不久,廖深夜返家时发现赵被劫杀,探长蓝振强负责侦查这件命案,对三个女人的生活方式甚感兴趣。原来他本身离了婚,而且已身患绝症,渴望感情上的慰藉。

版本二

  少女阮贝尔和她来自台湾的两位女友廖玉屏、越淑珍都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成名,一次,她们偶然在卡拉OK吧认识了喝醉酒的米铺少爷张海树。张父希望他可以子承父业,但张对于自己的前途和爱情感到彷徨和绝望。阮与张迅速坠入爱情并开始同居。廖玉屏过生日时,四人一起来廖家庆祝。一天夜里,廖发现赵被劫杀,她悲痛不已。探长蓝振强将廖、阮、张三个逐个询问,并在赵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卷赵录给自己台湾男友的录音带,以及一本银行存折。张送廖回家,廖睹物生情,伤心难耐,张极力安慰,两人竟发生关系,被来访的蓝发现。廖、阮、张三人捧着赵的骨灰与存折去往台湾,三个玩起了爱情游戏,但他们并不快乐,从中,他们发现自己最爱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

影片评价

  此片是一部艺术上叫座的影片。影片构思来源于美术张叔平讲述的一个故事,他的朋友突然死去、消逝,令他产生一种深深的恐惧感,从而引发了他对“死亡”这个话题的兴趣。通过片中四个人情感冲突,折射出现代人对于爱情及生命的理解。结局并不快乐,也反应出了编导们的一些个人观念。

影评赏析

  关锦鹏最好的作品之一,虽然没有明确的开端和象样的结局.他最擅长拍女人们的身世浮沉,以及彼此的心照不宣,象以往的《胭脂扣》《人在纽约》《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有时跳舞》.《地下情》问世甚早,却让他自己再难超过.

  在他的影片中,女人是温婉的河床,不声不响地沉积着岁月,男人们反倒是与岁月无干,枉自来去,不悟不觉不衰不老,聪明的当了无情流水,执迷的当了轻薄落花,最后集体的成了过尽千帆.

  台湾演员金燕玲,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饰演小四的母亲,在《麻将》中饰演红鱼的母亲,在《宋家皇朝》中饰演三姐妹母亲,在《半支烟》中饰演烟仔的母亲,在《玻璃樽》中饰演阿不的母亲,可是在本片中她展示了另一番面目,真的让人叹服——这里的她从来没打算做个母亲,有个胎儿也从容摆脱,因为她在专心抵抗衰老与落寞,不可再为别事分心.

  台湾歌手蔡琴,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仅是惊鸿一现,在《青梅竹马》中倒真的当了一回女主角,与侯孝贤大演对手戏,而在本片中,她用她的歌喉导引着别人的悲欢,也刻划着自己的宿命.一开片就是她在歌厅里嬉笑着演唱自己的拿手歌曲《恰似你的温柔》,穿着俊朗的白西装.她喜欢谁从来不会说出来,但是她在家中死于非命,让所有逃情避爱的男女都感到一阵寒意.因为若不是这样的惨剧发生,谁也不会有决心去了解别人的生活,大家宁肯相忘于江湖.在本片中,蔡琴她演唱的主题歌《地下情》,是完美的茫然:"你听到我温柔的声音,却没听出我创伤的感情.你只看见我表面的事情,从来不会走进我的内心."

  香港演员温碧霞,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处于半红不黑的状态,后来还出演过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燃烧的港湾》那样的滥片.然而在这些不如意的岁月中,她也许会回忆起在本片中的卓越表演.她赋予那个角色那么多的戒备,那么真切的从容,那么冷静的割舍,那么茂盛的鬼气.

  香港演员梁朝伟,只有他可以充当周旋于这三个女人之间的男人,扮演那个开米铺的小开张叔海.换了旁人,张国荣会被激发出无尽自恋,刘德华被会暴露出全部的鲁钝,梁家辉会显得别有用心,任达华会显得蠢蠢欲动,就算与梁朝伟同样可爱的张学友来了,他会发现自己的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显得太小儿科.

  然而最让人意外的是香港演员周润发,他扮演探长但是从头到尾没有拔一回枪也没有破一回案,他只是一个无法救人也无法自救的落魄身影.他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却没有做出一个观众期待的反应.他在本片中出没,有点象年青而疲倦的阿兰德隆出现在安东尼奥尼的伟大影片中,那么自然的一个奇迹.他讯问疑犯的时候,是一个辛苦熬夜的男子,看不到智慧;他踏勘现场的时候,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男子,看不出胸有成竹;最后他躺在病床上,吐露出身患绝症,给人看到的只是满腮的胡茬满脸的血丝,然而听他细述一生的空洞和落寞,细数一年没交过几个朋友,你又会觉得他是一个如此软弱无力的先知,不善预言不善提示只会默默追悔的先知.

  将五个水平原本参差不一的演员,调教得如此出神入化而又合辙入韵,关锦鹏不愧是王家卫出现之前,香港最好的导演之一。

商品标签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共0条评论)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