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执行 54 个查询,用时 0.028690 秒,在线 165 人,Gzip 已禁用,占用内存 2.741 MB
70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至癫至狂经典作品精选。《蝶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完全复原法二HKV数码修复完整版原貌。
1979年,徐克开始自己的电影导演生涯。徐克导演的前三部作品《蝶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被称为“混乱三部曲”,标志着他电影生涯的第一个阶段,这三部电影的风格都非常另类、黑暗,大胆地表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蝶变》是徐克1979年首次执导的奇幻武侠电影,取材与于中国武林,但却有着西方未来主义的色彩,人物造型中外合壁,颇具创意,全片充溢着一种尖锐的存在主义式的忧虑,是极具叛逆色彩的奇异作品;《地狱无门》以在食人村内的荒谬怪行,用极黑色的幽默来影射和讽刺乱世中人们相互猜忌、残害的情状,从而揭示了由于动荡、压抑的社会现实使得人性中本来就有的残忍、邪恶和嗜血的“心魔”得以催醒的人性本恶的现代主义观点。而《第一类型危险》更是直指当代香港的现实状况,以一种偏激的观点和手法寓写香港社会的阶层矛盾和普通人的被迫害感,将香港这个国际现代大都市描绘成了一个压抑个性,禁锢自由的钢筋牢狱,人人深陷其中都无从逃脱,只能是被其压碎、磨灭的宿命。这几部徐克早期的电影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虚无的、无政府主义的非理性情绪,显示出了他想以西方哲学来诠释香港问题的企图和实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徐克对探讨意识形态问题和在特殊时局影响下人性幻灭的偏好。
徐克,原名徐文光,1951年2月生于越南。十三岁开始拍摄八米厘电影。1966年移居香港,完成中学教育。1969年进入美国德萨斯州的南循道会大学,一年后停学环游美国,后来转到德州大学(奥斯汀)修读广播电视/电影课程,与朋友合拍了一部四十五分钟的有关美籍亚洲人的记录片『千钟万缝展新路』。1975年毕业后,他在纽约编辑一份唐人街报纸,并组织了一个社区剧社,又参与当地的华埠社区有线电视。他于1977年回港,随即加入无线电视当编导,参与摄制『家变』、『小人物』、『大亨』等片集。转投住视后,拍了『金刀情侠』。进入影圈后拍『蝶变』、『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鬼马智多星』、『最佳拍檔女皇密令』。83年他拍出了大型科幻武侠片『新蜀山剑侠』,引进美国先进特技。84年创立电影工作室,导演『上海之夜』、『打工皇帝』、『刀马旦』和监制了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程小东的《倩女幽魂》等片,开创英雄片和高特技鬼片的新潮流,蜚声海内外。97年往荷里活发展,先后拍成『反击王』及『KO雷霆一击』。回港后已完成影片『顺流逆流』、『老夫子』、及『蜀山正传』。《蝶变》成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作品,列入1979年“十大名片”。1980年,徐克推出新浪潮电影扛鼎之作《第一类型危险》,该片名列年度香港“十大华语片”之首。
我们认识徐克的时候,老怪已经步入新艺城的鼎盛时代,《最佳拍档女王密令》(1984 导演) 、《打工皇帝》(1985 监制、导演)、《英雄本色1》(1986 监制) 、《倩女幽魂》(1987 监制) 、《铁甲无敌玛利亚》、《黄飞鸿》(制片、导演) 给老怪戴上了王牌商业片导演的桂冠,从九十年代的《笑傲江湖》、《东方不败》、《刀》到新世纪《顺流逆流》,徐克的电影风格几经转变,沦为技巧大师的趋向是显然的,就算老怪把视觉特效做到绝顶,《蜀山正传》、《黑侠2》仍然会被影迷视如垃圾。明天,徐克,会怎样,我们已经不做幻想,因为这些年徐克是在一步挨一步地向着大众价值观靠拢,新锐之气逐年衰减,狂野风光,不复当年。
不能坚持自我,必然野性退化,很多电影导演,往往付出一辈子的辛劳也难以逾越的自己的处女作、成名作,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类型危险》形式创新,思想解放,但在票房上却惨遭败绩,时隔多年再看,票房失利印证了作品的意识超前和背离大众趣味,亦有意义。但对徐克的导演生涯来说那段时期却是一段坎坷:“第一个低潮是1981年,当时我以为,没有人会找我拍电影了。”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徐克准备放弃思想专攻视效,此后,迎合大众趣味打造悦目佳片成为徐克作品的最高准则。所以,看真实徐克,我们的目光只能回溯……
以今人之目光审视,《第一类型危险》仍然不失为锐气逼人的电影,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徐老怪因何被称之为徐老怪。
片名:蝶变,1979
梗概:
作为徐克的第一部电影作品,《蝶变》的确令人回味无穷。当年徐克和一众电视台的编导如许鞍华、蔡继光等闯入影圈,拍摄了不少在当时属于破格的电影,领导香港影坛步进被称为“新浪潮”的时期。《蝶变》是徐克1979年首次执导的奇幻武侠电影,在新浪潮众片中未必最卖钱,却可能是影响最深远的一部。
该片拍摄于70年代末香港电影的低潮期。故事主线延续了当时流行的某江湖名流为了称霸武林,设计圈套杀害竞争者的套路。但徐克令本片焕然一新,他在场景设计上大胆使用鲜艳色彩,利用当时的先进特技拍摄蝴蝶杀人的奇幻场面,把当年流行的重金属漫画搬进中国武侠世界,部分人物造型带有东洋忍者与西方枪手特色,甚至出现穿牛仔布的侠客与全身盔甲的杀手。徐克安排一个不懂武功的“武林记者”作为男主角,透过他的眼睛展现贪婪凶残的江湖,这一天真书生看乱世的设计也延续到《倩女幽魂》中。
《蝶变》是徐克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也,也是此合集中唯一一部在话语地区没有遭到禁映的影片,陈琪琪 黄树棠 刘兆铭 米雪 徐小玲 张国柱 等参加演出 。1979年的7月20日到7月26日,对于整个香港电影历史来说,这是一段非比寻常的日子,一段见证历史、铭刻记录的日子。7月20日,徐克导演的新派武侠片《蝶变》在香港的海运、百乐等20多家影院上映。到7月26日,影片上映7天之际,票房收入达到115万港币,在业内引起轰动。《蝶变》之经典不在于侠义之气的浓厚,侠士功夫之高超,而在于它对中国传统武侠的颠覆。而影片中,武林人士高手如云,但却不能团结一致,反而热衷内讧,修得的本领竟用来互相残杀,其实有着更深刻的寓意。有人以武力杀人,还有人以智慧杀人,而自己的发明不能好好利用也会为人所用。 《蝶变》这种改变的力度和气魄对于一位第一次执导电影的年轻人来说,实在太不容易。能够不为商业所困,任由自己的想法去放手拍摄这样一部影片,不是每一个导演都能够做到的。片中人物帮派划分虽然明显,但其实没有正反两派之分。黄树棠饰演的十色旗主应邀查案,不无私心;天雷三煞充满野心,更不用说。就算天真澜漫的青影子,亦非什么正义人物。亦正亦邪的人物,大大加强片中悬案的剧力,令观众投入于剧情之内,逼使大家用心和方红叶一起竞猜谁是幕后黑手。全片故事大部分时间在昏暗的地底城堡发生,场景不多,但编导手法灵活,运镜和剪接皆见功力,气氛炮制尤其出色,观众不会感到沉闷。
此片故事属悬疑加奇幻武侠类型,方红叶和十色旗主田丰等人被沈青邀往沈家堡调查蝴蝶杀人奇案。众人抵达不久,沈青却突然被蝴蝶杀死,及后相继有人遇害。究竟蝴蝶是否真的懂得杀人,抑或另有内情?徐克执导的这个故事,由头到尾都表现出高度的娱乐性和创意。主线的蝴蝶杀人奇案悬疑味道浓厚,有希治阁电影的风味(蝴蝶杀人灵感可能来自希治阁的《鸟》),非常引人入性。有趣的是,这种“妙探寻凶”式的情节,在十多年后日本电视剧《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又疯魔不少观众,或多或少证明这类电影受得起时间的考验。
要研究徐克的风格和往后电影取向,《蝶变》是不可多得的素材。先谈电影的取材。熟悉徐克电影的朋友,都会知道徐克甚为喜欢拍摄奇幻武侠故事。经典作品如《新蜀山剑侠》和《倩女幽魂》(程小东导演,但主导的是徐克)或比较新近的如《黑侠》系列和《蜀山传》等,都充满幻想色彩。故事发生在时间不太明确的古代,戏中人皆奇装异服,场景亦诡异离奇,这些在《蜀山》系列或《倩女幽魂》系列的原素,在《蝶变》都有迹可寻。原来徐克的幻想王国早在《蝶变》开始已经慢慢建立。
就拍摄技巧而言,徐克电影一贯快到连眼晴也跟不上的剪接在此片亦早已出现。片中尾段的一场武打剪接清脆俐落,充满动感,显露出其人对电影动感的追求。此片新颖时尚的服装设计亦吸引。男主角黄树棠留一头飘溢长风,身披斗蓬,活像《风云雄霸天下》的步惊云。其余米雪、刘兆铭、高雄等亦有型有款,半时装半古装的造型别致独特,完全打破了当时古装片的传统。武打桥段的设计,更是创意十足。一反李小龙式的硬桥硬马和胡金铨式的舞打,徐克以写实和讲求逻辑的原则设计片中各武林高手的招式。青影子懂得飞蝉走壁,并非靠超人轻功,而是依赖钢缆;天雷高手的绝招能把对手烧死,并非“龙珠式”的特异功能,而是靠迷你鞭炮。
《蝶变》虽然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制作规模难和今天的影片同日而语,场面比较简陋,特技效果也差天共地,但充满创意和粗犷的生命力,放在现在来看,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而且著重故事的方针,更是徐克电影中所罕见。近年徐克为了追求炫目的影像效果,对于剧本的要求愈来愈低,电影的整体成绩亦相应下降,就更令人觉得此片的可贵,也教人怀念他在新浪潮时期的魄力和创意。
导演:徐克
主演:陈琪琪、黄树棠、刘兆铭、米雪、徐小玲、张国柱
比例:16:9
时间:1小时25分19秒
音轨:粤语2.0
字幕:法文/中繁
片名:第一类型危险,1980
梗概:
《第一类型危险》1980年上映,在当时,无疑能引起怀有同样激情的同代人强烈共鸣,且因其爆炸式的渲泄而产生快感,但时过境迁之后,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演员:车保罗、林珍奇、龙天生、吕良伟、罗烈、欧瑞强 等,动作/武术指导是程小东。徐克的第三部作品暴力的和充满无政府主义情结的。他利用快速剪辑所营造的紧张和压抑气氛将影片变成了歇斯底里的猖狂泄口,一次次毫无顾忌的暴力场景犹如人间地狱。《第一类型危险》直指当代香港的现实状况,以一种偏激的观点和手法寓写香港社会的阶层矛盾和普通人的被迫害感,将香港这个国际现代大都市描绘成了一个压抑个性,禁锢自由的钢筋牢狱,人人深陷其中都无从逃脱,只能是被其压碎、磨灭的宿命。《第一类型危险》的对社会矛盾和现实的剖析以及令人震撼的画面剪辑让人无法忘记。少女杀猫而造成的因果报应,她最后以同样的结局收场,这是中国人的逻辑,同样最后生还者也是因为他没有杀人,轮回之说贯穿整个东方文化。
三个社区青年无照驾车而闯了祸,被一个少女看见。她继而强迫他们三人受她指使。一次玩耍时,他们无意中从一包中获得一笔美国退伍军人用来购买军火的庞大款项。于是,引来CID追踪犯罪分子、政治部追索军火买卖内幕、黑社会拦路劫持及美军强力索回巨款等一连串事端。最后,这四个青年死了三人,余下被逼疯的那一个拿起美军留下的机关枪疯狂扫射。
导演:徐克
主演:罗烈、林珍奇、区瑞强、吕良
比例:16:9
时间:导演剪辑版(1小时35分10秒)。该片公映版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而且已经背离了导演当初创作本片所要表达的意图。导演版在剪辑的时候丢失了很多素材,法二用VHS的视频补充。尽管这个导演版由于素材缺乏的原因导致一些画面不得不用VHS的素材补足,但是出于要大家看到这个片的原始版本的原因,还是选择了这个导演版本。片中有多处画质突变的段落-为了复原导演版的风貌,这种安排,很好。
音轨:导演剪辑版(粤语2.0)
字幕:法文/中简
片名:地狱无门,1980
英文:We Are Going To Eat You
梗概:
1980年徐克拍出了前卫意识很强的《地狱无门》,徐少强、高雄、黄锦荣、韩国材 等主演。据说公演后,票房惨败。《地狱无门》以在食人村内的荒谬怪行,用极黑色的幽默来影射和讽刺乱世中人们相互猜忌、残害的情状,从而揭示了由于动荡、压抑的社会现实使得人性中本来就有的残忍、邪恶和嗜血的“心魔”得以催醒的人性本恶的现代主义观点。《地狱无门》的无厘头开创了香港电影的一种风尚,在一部看似闹剧的电影里徐克留下了对人性初端的思索。《地狱无门》颇具悠久的思想价值。
民国初年,有一个名为“大家乡”的绑村。不知何故,村民吃人成癖,并由村内保安队设置陷阱,凡是外乡人过境,都被捉到屠房生剖然后在祠堂分肉。密探徐少强追缉汪洋大盗。刚巧与小偷同船而来,于是懵然踏入这可怕的村庄。幸而两人功夫了得,身手不凡,才可以逃过被村民生剖一劫……徐氏风格充满了嘻笑怒骂和尖锐的讥讽,中国符号式的素材纷纷入戏,其中就有一段直接采用经典京剧的片断,武指沿用了传统武打的思路,“将军令”的曲牌混入其中,成了日后黄飞鸿的男儿当自强,美国的扬基歌和着出手的节奏,展示徐克思维的海阔天空。正像我们在徐克后来的电影中愿意联系现实的启示和影射一般,大家乡的故事也一定带着需要解开等式的现实关系,可以想军阀混战的年代,可以想是文革的群体疯狂,当然也可能是发生在中国社会任意村落的封闭式恶行,就算放在现在,放到香港一水之隔的广东也一定可以找到“大家乡”,一定可以找到“大家乡”所发生的相似事例。
导演:徐克
主演:徐少强、高雄、黄锦燊、胡大为
比例:16:9
时间:1小时26分03秒
音轨:粤语2.0
字幕:法文/中繁
综观中外电影导演,小弟最爱徐老怪。自二十一年前在电影院被《狮王争霸》激得热血沸腾后,至今从未移情。可惜小弟虽然自认徐克电影的忠实拥趸,却一直以未能尽数看过徐克全部导演作品为撼。前时曾托朋友从香港带回《蝶变》的VCD,纵然效果奇差,却聊胜于无。但也勾起《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和《上海之夜》另三部无缘能见的作品的期盼之心,常自闷气:不知何年何月得偿所望。——孰料果真天随人愿,近期推出完全还原法国二区版的徐克早期三部曲《蝶变》、《地狱无门》和《第一类型危险》,对在下而言,绝对雪中送炭。感激之余,无以为报,惟有将托朋友从香港带回的原版影评书籍(花了俺一百多块人民币呢)《剑啸江湖——徐克与香港电影》中徐克本人及其他香港影评人对这三部早期作品的评介阐述文字奉上。还请各位笑纳。
(一)
蝶变/BUTTERFLY MURDERS (1979)
徐克如是说——
最初吴思远要找我拍武侠片,我便说不如拍部科幻武侠片吧。那时还不很清楚自己的思维方法,便动手创作了。这类电影其实需要两个岗位,一个是制作设计,一个是特技监督。剧本方面,原意想反映人性,但也许编剧是新人,我亦不很熟悉搞这类剧本,便成了边走边唱,边拍边改。还以为是自己首部电影才会这样子,谁知以后每部电影都如是,边拍边要改剧本,终于明白这是必须的,因为香港的环境变动太大,根本不可能捧着写好了的剧本去拍。
《蝶变》其实拍得很惊险,我最初对怎么拍蝴蝶全无把握当时仍是依循电视台的工作方式,就是台湾可拍的景点可多着,蝴蝶拍不了,便改拍别的。谁知到台湾一看,竟已搭好一堂很大的布景,故事有了,道具、服装也造好了,惟有硬着头皮去拍。但还未找到蝴蝶,也未知能否控制它们。那时为了要想通这个难题,天天跑去洗头、吹头发,头也吹大了,仍是想不通。后来他们从台中、台南运来一百只蝴蝶,根据专家意见,用光引导,又用风吹,蝴蝶仍是动也不动,终于差不多都死光,只剩五只。我想反正都拍不了,不如放生吧。碰巧我带了个盒子去台湾,便把五只蝴蝶放在盒里,开车回到那个场景,偷偷地放生。我打开盒子,蝴蝶飞起一会,便又回到地上来,我拾起蝴蝶掷出去,她们飞出去又飞回来。我马上跟副导演说,不用改剧本,可以拍蝴蝶了。原来那些蝴蝶“晕车浪”,到了空旷地方,有新鲜空气便会飞起来。
《蝶变》里吊威也只有升空的,所以我也为此想好了,让米雪握一根绳子在空中荡来荡去,免得不合乎物理常识,教人弄不懂怎么可在半空飞来飞去。
香港影评人李焯桃如是说——
徐克石破天惊的首作《蝶变》,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香港新浪潮的经典作品之一。影片开宗明义指出背景是武林新纪元,从美术到武打的形式,皆与传统中国武侠片截然两样。徐克进军影坛的第一部作品,已尽现他敢作敢为的作风,史诗般宏大的视野和气魄,以及借用类型之余,又与类型传统决裂的野心。与传统决裂又正是评论界对新浪潮导演的期许,也反映出当年片场制及功夫片疲态毕露,影市蓬勃而人心思变的一斑。
(现在张国柱没儿子张震有名了)
(“蝶变”其实是场骗局)
香港影评人石琪如是说——
979年徐克导演第一部电影《蝶变》,便与众不同地自行重新建构中国武林“史诗”。他虚拟了一个没有特定时空的古代乱世,充满动乱,明争暗斗,你死我活,而在某城堡的蝶变奇案中,发生神秘离奇的连环暗杀。
徐克当年显然很受欧美片和日本片影响,企图以全新作风来演绎武林世界,并且借武林投射他心目中某种中国图象的缩影,强调不停的阴谋与恶战,都为了争权势,打江山。
《蝶变》的剧情不大完整,最特别是动作处理,徐克大胆的尝试用“科学”来解释中国历来传说中的武侠神奇绝技,使之合理化。例如刀枪不如的“铁布衫”硬功,片中化作真正盔甲;飞檐走壁的“轻功”用飞索机制来进行;有爆炸性威力的“神掌”“铁拳”,就变为正式的火药暗器。
妙在这种“科学化”演绎也有理由根据,因为中外学者已证实中国古代有不少优秀成果科技发明。《蝶变》除了用上火药、机械、冶金等,还展示了造纸、印刷、活字排印等古代中国在文化方面的重要发明。影片最后更出现先进的机关枪,可惜因为内战内斗而埋没“失传”了。
此片传达的意味,正是清末民初以来有志之士的典型心态:痛感中国落后迷信,必须科学化;同时痛惜中国古代伟大科技发明没有好好发展,导致从先进变为退化。——直至现在,用武侠片来表现中国动乱史和科技史的感想,《蝶变》仍是独一无二的。
(青影子米雪抓了这只风火神鸦后便灰飞烟灭了。)
——————————————————————————————————————————
(二)
地狱无门/WE’RE GOING TO EAT YOU (1980)
徐克如是说——
《蝶变》之后便是《地狱无门》,除了都是人物困在一个空间里,其实是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电影。《地狱无门》我是想搞喜剧的。因为第一部戏不安卖座,吴思远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他说不如拍惊怵吧。
而我又想有点自己想搞的东西,便想到拍黑色喜剧。其实,那时总出现同一问题,就是只知道搞自己东西,没想过是否好看,是否可观和吸引。当时流行民初拳脚片,但不管怎样拍,也斗不过洪金宝、罗维、吴思远、袁和平他们。不彻底变一变,在同一模式下,我是不可能拍得比他们好的。
香港影评人李焯桃如是说——
《地狱无门》是以人吃人为题的黑色荒谬剧,剖人场面残酷血腥之极,尽显他剑走偏锋的心态。同期的新浪潮导演亦不约而同,纷纷在新作中大洒血浆,暴力程度引起舆论围攻。新浪潮夹在艺术、商业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至此全面暴露。
——————————————————————————————————————————
(三)
第一类型危险/DON‘T PLAY WITH FIRE (1980) - 导演剪辑版
(多是新浪潮成员)
徐克如是说——
《第一类型危险》其实是我在纽约想拍的电影,很像那时在社区接触到的少数族裔问题、青少年问题、老人问题。我是看到青少年制造炸弹的报道而去创作的,但我不满它陷入一种模式,箱现在的“古惑仔”电影,展示人的丑恶多了些。“古惑仔”电影更是把那种丑陋英雄化了,太负面。唯一觉得过瘾的,就是我想讲的东西阶乎真与假。你们看的版本应是电检通过后公映的那个(还好,新视觉这回做的就是原始版本),原先的其实较单纯,讲几个青少年只想破坏社会秩序,结果干了。公映版本其实已剪得很零乱,不知想说些什么,只是为求通过,可上画罢了。
香港影评人李焯桃如是说——
继《地狱无门》后,《第一类型危险》更他背景由民初寓言式食人穷乡改为现代的香港,将这殖民地都市变成龙蛇混杂、互打游击,随时发生枪战和爆炸,危机四伏的石屎森林。二片的狂暴血腥一脉相承,《第一类型危险》胜在有切实的社会时代背景,徐克对一切建制压迫和主导意识形态的质疑,肯定不是无的放矢。那份玉石俱焚的虚无主义视野,虽嫌偏激却是彻头彻尾的个人情怀流露。《第一类型为》遂同时具备社会批评与个人抒发的层面,挫败感和愤怒的宣泄层次分明,态度之成熟及构思之完整,在港片中难得一见。
(林珍奇长得很像李若彤)
(被林珍奇摔死的猫之残骸,不久她也同样遭此恶报 )
当年《第一类型危险》的助导柯星沛如是说——
《第一类型危险》在斗争情况下拍摄,因为拍摄资源非常不足,又出现不少技术问题,徐克经常发脾气,在情绪不安、懊恼下拍摄,于是所有精力都发泄在电影的暴力感中。
“急管繁弦”——徐克电影风格作为一位拍类型片的高手,徐克的电影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强烈的视觉观感。如果说《东方不败》天马行空的武打场景;《满汉全席》花样百出的菜式设计;《青蛇》情境合一的山水桥阁;只起到令观众赏心悦目作用的话。那么,连环画式的镜头语言、多场景的转换、画面快速的剪接、甚至熟练运用电脑特技等各种拍摄手法,却使得徐克的多数类型电影对观众形成一种具有压迫性的视觉冲击,直令人目不暇接之余,不禁惊呼咋舌——在这方面,其作品《刀》、《顺流逆流》和《蜀山传》已达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有很多朋友认为徐克由于太过追求形式主义,只顾营造视觉奇观,从而造成影片内容苍白无物。再加上徐老怪素来擅长调侃搞笑,往往因此破坏作品整体风格,使之流于庸俗闹剧。客观而言,这话确实有理,但如果就此说徐克忽视影片内容的表达及风格的完整性,却是极不公平的。众所周知,尽管徐克电影所涉类型极多,包括动作、枪战、黑帮、武侠、鬼怪、喜剧、动画等,但题材却多是“旧瓶装新酒”,如《笑傲江湖》改编自金庸小说;《新龙门客栈》翻拍自胡金铨旧作;“黄飞鸿”系列则是重塑民间英雄形象;甚至连徐克早期的文艺喜剧《上海 之夜》都有向经典影片《十字街头》致敬的意味。而将昔日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经典人物进行重新包装,用新的电影形式,注入新趣味、新价值观,以期改造或颠覆传统,正是徐克的用意所在。因此,我们看到了在东西方文化冲撞的乱世中迷惘沉思,具有现代忧患意识的黄飞鸿;体会了《笑傲江湖》中借古喻今的刻画争权夺利的官场世故、尔虞我诈的丑恶人性;品位了用现代价值观念重新诠释民间传统的“梁祝”和“白蛇传”……既要借古喻今、刻画人性、改造传统,张扬个人艺术旨趣,又要照顾大众商业元素,正是由于徐克有太多的信息想在影片中传达,因此使得他的很多作品内容过于驳杂,安排情节有时闲笔较多。而且,为了不遗余力的传达信息,徐克为片中各类人物设计了许多调侃幽默却暗有所指的对白,结果个个洞悉世故人情,成了巧舌如簧的“话痨”。更有甚者,在对打决战的危急时刻仍然不忘“言志讽喻”,虽然略嫌刻意,倒在某种程度上为影片增加了一些趣味元素,并且成为滥觞,被后来同类影片争相效仿。
个人以为,用“急管繁弦”形容徐克电影风格最为贴切,其作品内容固然驳杂,传达信息固然过多,然情节穿插有条不紊,起承转合节奏明快,场面调度凌厉有力,拍摄手法新颖独特,往往领潮流之先,实有一派大师风范。——二十多年来,不同时代曾经有不同人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徐克的影片无论是叙事情节,还是视觉画面,都太快太急,恐怕有些观众会跟不上。但时至今日,无论“顺流逆流”,徐老怪的电影风格仍然如故,未见稍缓。看来他是要把这“急管繁弦”一直弹奏下去了……